01
假如你对一位朋友有情绪,你会怎么办?
直接找对方谈谈?默默生气,直到时间久了,气儿消了?抑或是暗暗疏远对方?
最近我就遇上这么件事儿。不同在于,有情绪的不是我,是对方。
而我,对她的情绪一无所知——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无意的言行,给她带来了这么多困扰。
02
她的情绪,是在一段时间的互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情绪积累的过程就不详述了,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她在我们共同参与的星球里,发了一篇帖子,详细回顾了与我结识、走近到心生嫌隙的过程。
她是个情感异常丰富、自我觉察敏锐的妹纸,把过程中自己的小期待、小失落、小委屈,描绘得淋漓尽致。
她写道:
大致猜测她看了之后不会明白我的感情,会提几个问题给我,然后大大咧咧地问:你在这里面有什么觉察,好奇你为什么会blablaba······
然后我看了会有点委屈有点生气,哼哼根本没懂我在说什么嘛~还是没看见我,这会我不需要一个教练,我需要一个朋友,一个在你这里付出感情没有得到同等回应,受委屈,然后还假装不在意的人儿······
觉得对她来说,我是不重要的。一个互联网上认识的名字,众多人里的一个,还是个情绪敏感的妹子,沟通起来好麻烦啊,不喜欢,就不打交道了······
很多时候不需要多说,我都能听到她内心对我的评价,这让我感觉不被接纳,不被看见。
03
如果是你,读到朋友这样的文字,关于你的文字,你是何感受,会作何反应?
我的第一个感受,是略微焦虑。
我感觉到她对我有一种期待,期待我不用她过多解释就能懂她,与她心意相通。
需要去满足他人的期待,这会给我带来心理压力。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有些沮丧。
我听到她没说出口的声音:你最近的文章主题都是「不评价」,但其实你对我充满了评价。
是吗?我传递给她的信息,真的充满了评价吗?这让我有一丢丢怀疑自己。
压力和自我怀疑之下,我的本能反应是逃开,不去面对。
过了些时候,我去评论区,决定给她个回应。看到她答复其他人说:也是一个新尝试,试试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表达是我的课题,她怎么看是她的课题。我好奇如果这么做,会发生什么~
于是我说: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好想和你深聊一次啊哈哈!
04
就这样,我们敲定了当天晚上视频聊天。
甫一见面,她就热烈地开始说啦,噼里啪啦说了好久。
她说,其实当我跟她约聊时,她就觉得这个心结可以放下了。她看到我心里是在意她的,把她当朋友的,愿意为她花时间的。
她说着说着,停下来哭了会儿。
她把心里的小疙瘩一个个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我再逐一解释,当时我面临什么状况,我是怎么想的,把那些小疙瘩一点点解开,把那些小毛躁一点点抚平。
我用她期待的朋友的方式,与她分享想法、感受,而不是以教练的方式,放空自己,谈话重心只有对方。
我们就这样敞开心扉聊了两小时,直到双方彻彻底底地心无芥蒂,深度的联结和信任重新建立。
05
这个过程听起来,仿佛是我去包容一个女孩子的小情绪?
不是的。
我非常非常感谢她,感谢她如此真诚、勇敢、直接的表达,让我明白她在想啥,让我来得及主动挽回一段友谊。
如果那个受委屈的人是我,我想我大概率做不到如此坦诚直率地表达,我更多可能是暗暗生气、默默远离。
于是原本温暖美好的关系,因为缺乏真诚有效的沟通而变得冲突四起,或者冷漠僵硬。
承认「我受伤了」、「我需要你」,无异于主动暴露自己的脆弱;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展示脆弱的勇气。
所以我非常感谢这位朋友,她勇敢剖出自己赤诚的心,给我上了一堂关于直接沟通的人生智慧课。
06
因为这位妹纸说过一句「这会我不需要一个教练,我需要一个朋友」,我们后来有讨论,教练式对话与朋友式对话的区别在哪儿。
综合大家意见,得到如下结论:
教练式对话更像是与自己对话,有明确的谈话目的,需要勇气去挖掘和面对;朋友式对话是与他人对话,不需要明确目的,可以更加轻松随意。
教练式对话需要保持「中正」,而朋友式对话恰恰就需要「偏倚」。作为朋友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在意我,是不是永远都会站在我这边。
然而,无论教练式对话还是朋友式对话,不带评判的直接沟通都是消除隔阂、增进信任的利器。
想起来曾读过的一句话:
最强大的治愈力量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振,是我们都在一起,此时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