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 文】
3.8 子夏问:“《诗经》里说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洁白的宣纸,然后才能绘画。”子夏问:“先有温饱,再谈礼法吗?”孔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经》了!”
3.9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清楚,杞国现有的礼是不能再现其盛况的;商朝的礼,我能说清楚,宋国现有的礼是不能再现其盛况的。我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否则我就能证明了。”
精 华 解 读
绘事后素:办事得讲究个顺序
“礼后乎”的解释既可以是“先有温饱,再谈礼法”,也可以是“先有仁心,再谈礼法”。不管是哪种理解,都是在阐述“做事的顺序很重要”这个道理。就像化妆这件小事,如果没有打好底妆,再好的眼影、腮红也无济于事。这句话也是在提醒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先学会走,再学会跑,一步一步地来,做事才能稳稳当当。
课 后 思 考
你还能背出《诗经》中的哪一句?快来聊聊吧!
【原文】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译 文】
3.10 孔子说:“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从灌礼之后我就看不下去了。”
3.11 有人问天子举行祭祖仪式的意义。孔子说:“不知道。知道这事的人,治理天下就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吧!”孔子说着指了他的指手掌。
3.12 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人在心不在,那还不如不祭。”
精 华 解 读
祭神如神在:心诚则灵,工作现场有神明
这三段都是孔子在抱怨,当时的礼乐已经变味儿了,因为大家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敷衍得太明显,心都不诚了。孔子认为,如果人在心不在,那还不如不举行礼乐仪式了。这句话用到我们今天的工作中也是一样。稻盛和夫说:现场有神明。认真勤勉地对待工作和“上班摸鱼”是两种选择,可是这两种选择终究会在多年以后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推荐你读《干法》《活法》
【感悟】
1.“绘事后素”,是告诉人办事要有个先后顺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先学会走,再学会跑,一步一步地来,做事才能稳稳当当。
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这句话告诉人们要用心做事,如果人心不在,就不如不做。
在工作中,亦是如此。“用心做事”和“浑水摸鱼”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