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候,因为离家远,所以我的午饭,是每天早上从家里带到学校,等同学们都放学以后拿出来吃的。我的父亲很勤劳,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了,首先给我和哥哥做早饭,等我们起床吃饭的时候,他又忙着侍弄家里的畜禽,等我们两个家伙上学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安排好家里下地去干活了。早上走的时候,父亲会在饭盒里装满做的饭菜,怕我不够吃,有时还会用勺子压了又压。可是等到中午放学的时候,不管早上父亲压得多么紧,饭菜都会变冷。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中午一个人在寂静无人的教室里吃着冰凉的午饭。等到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个姓王的女老师,她的老公是跑货运的,家境不错。当她知道我每天中午都吃冷饭的时候,竟然把家里一个煤油炉(我们当时都没有见过)带到学校,还顺便带了一口小小的铁锅,让我放学后自己点燃炉子,把饭菜热热再吃,于是,在小学以后两年里,我中午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
在困窘与贫穷的童年岁月里,对于老师,我一直存着这样的认识:他们不用如我的父母一般,每日脸朝黄土背朝天,不用在好不容易得来的闲暇里只能家长里短,也不用遇到问题时候怯怯懦懦,更不用面对教育子女时束手无策。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们温暖而和善,为孩子们实际的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他们就像冬日的太阳,发光放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吸引着我这个贫穷山村的小姑娘,让我生出无限靠近他们的愿望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