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吃热、吃软、吃少”这就是孩子喂养的核心原则。
吃热
不能给孩子吃冷食,道理很简单,人体是有温度的,食物进入胃里,如果是冷的就需要调动胃的热量来把食物“焐热”,而孩子牌胃本身就虚寒,要非常小心地呵护,消化冷的食物所需的能量定大于消化温热的食物,这就给脾胃増加了不小的负担。这一来,脾胃很容易受损了。更严重的,脾胃自己的热量不足,就会从肾里调出肾气转化成热量,时间久了,不仅脾气不足,肾气会不足,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强壮呢。夏天的时候,家长肯定会遇到孩子贪吃冰激凌、爱喝冷饮等问题,很多家长自己爱吃。但是,越小的孩子,越要避免冷次、吃雪糕。孩子的正常体温比大人稍高,冷饮一下子进到,冷热温差大,脾胃容易受刺激,很可能会给孩子的脾胃带来实质性损伤。
不少家长坚持不懈地,每天给孩子喝一瓶酸奶、吃个奇异果,说是营养非常好;不少家长给小宝宝吃辅食,也是经常做香蕉泥;天气一热,家长或者有些幼园就会给孩子凉茶、吃西瓜,清热解毒。特别是在南方,家里的长辈都很勤快,每天煲凉茶,孩子出门就装一壶,当水喝,没错,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食材都富含各种元素,但是这些都是寒凉的食物,天天吃,经常吃,对孩子的脾而言是很大的伤害。脾胃功能受伤,消化吸收不了,营养再丰富又有什么用。孩子最好是吃一些平偏温的食物,姜、葱、蒜等佐料也可以吃一些,水果也选择一些温性的甚至热性的来吃。
吃软
软烂的东西,脾胃才好消化。西方喂养提倡要有意地给宝宝吃些硬一点的食物,以锻炼咀嚼能力。这跟我们说的给孩子吃软是不冲突的。锻炼咀嚼能力的目的,也是为了让食物进入孩子胃里的时候是软烂的,容易消化的。
软和硬是相对的,总体来说,孩子吃的食物要比成人的食物软烂,但不是说从小到大都给孩子吃糊、吃粥。家长要锻炼孩子的是,让孩子认真咀嚼,不要囫吞枣随便嚼一嚼。要保证食物进入牌胃的时候,是容易消化的。中医养生甚至讲究成人一口饭要咀嚼21下或36下才能咽,就是重视对脾胃的呵护。判断孩子吃的食物是否合适,能否消化,最简单的就是看孩子第二天的大便,如果有食物残渣,那肯定是消化不好,下次就要注意再煮烂一些。
吃少
让孩子吃少些,我觉得是现在家长最难做到的。家长、持别是家里的长辈,都很难过得了这一关。孩子不吃饭,或吃少些,家长就担心得不得了,想尽办法哄孩子吃饭。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给孩子吃什么好,孩子生病,稍稍有好转就赶紧给孩子补一补。这个问题,就是家长错误喂养的重灾区。
孩子吃到七分饱,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饱,就不会有疾病。孩子是不是吃饱了,是不是吃多了,不是由家长主观判断的,是孩子来判断的。
调理儿童脾胃可以用到推拿保健手法:1. 补脾经500:强健脾胃
2. 磨腹部3-5分钟:理气消食
3.揉足三里50-100次:健脾胃,补中气
4.捏脊3-5遍:和脏腑,通经络
做好吃热、吃软、吃少这三点,加上推拿保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的脾胃很快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