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说:常怀慈悲舍喜之心。
慈能与乐,是指要有心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让他人感到快乐。
悲能拔苦,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与悲伤。
喜是随喜,看到他人快乐、优秀,也为他们感到快乐,并希望他们能更加快乐和优秀。
舍为平等,是放下心中执念,放下对他人不平等的看法,例如贪执、嗔恨、亲仇。
修行之心,估计是我们凡夫俗子难以企及的。可是贯穿这四无量心之中的,其实是同理心,而它正是情商高低的关键点。而你可能正是少了这么一颗同理心,才会觉得自己情商比他人低。
为什么有的产品设计会非常受欢迎?因为他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想。
为什么有的销售经理业绩非常好?因为他能站在客户的立场想。
为什么有些人有特别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能站在他人的位置想。
人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同样就容易不自觉以自己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同理心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它和同情心不同,拥有同理心的人不是站在高处去怜悯弱者,而是站在对方的位置,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情绪。所以有人说,当我们需要被理解时,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同理心,而不是一颗同情心。
有个老生常谈的故事,讲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小孩,他的奶奶老了,老人害怕死亡,对小孩说:“奶奶快要死了”,别人都会说:“哎呀,不会的,你会长命百岁。”小孩却说:“呀!那多舍不得啊!”再多的安慰,也抵不过一句动情的话。老人为有人思念他而幸福,而非长命百岁。如果有人安慰他“有人比你惨”
做到同理心首先就是要承认对方所感受到的事情,无论快乐或悲伤。即使我们知道很难百分百地体会到对方的感受。我们试图去感同身受,并告诉他:“我知道这种感觉,你并不孤单。”
同样道理,如果有人能够体谅到自己的感情或心情,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对他产生一种好感,觉得他非常亲切、善解人意。
然而能做到同理心并非易事。即使设计产品的时候能一直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也很难保持在生活中站在他人立场去思考问题。所以佛家才常常需要诵经,来告诫自己。我们也要时常提醒自己待人接物要有同理心。而我们也并非佛家,无需对所有人都报以同理心。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有意识培养同理心。
1、重视他人的感情、欲求、愿望。
2、学会耐心听完他人的意见,即使你不赞同。听对方说完,问清楚不动的地方再下定论。
3、在路上、餐厅、公共汽车上、观察人的表情、动作、推测其心理状态。
4、不是光凭外表来看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知道那个人的基本精神状态。这可由交谈得知。
5、看电视、录相带时关掉声音,想象剧中人物说什么。注意他们的情绪和口形。
6、和别人讨论事情时,遇到对方意见与自己的完全不同是,要想想个中原因。
7、弄清楚为什么自己在某些状况下为什么会有额定的反应,了解自己的行为背景,有助于理解别人。
8、如果你讨厌一个,找出充足而合理的理由。
9、判断一个人,多收集他的个人资料。明白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合适的反应。
10、不要忘记:所有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也会受到心情的影响,尽量不受干扰的判断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