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演唱的豫剧中有一曲叫《谁说女子不如男》,把一位普通的女子描述成了巾帼英雄。女性的“伟大”让男儿们羞愧难当。
但在《隐性逻辑》一书中却看到了女性在停车、数学等方面很差劲。
有人会问:是因为女子真的不如男性吗,还是因为一些别的什么原因?
卡尔•诺顿的《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给出了答案:女子和男人之间的智力无差别,是存在大脑中的思考陷阱在作怪。
高中数学老师,面对惨淡的数学成绩,不经意的说:“女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差,不适合学习数学。”随意一句唠叨,使一位女同学“迷”住了。一想到数学,就想了这句话,索性后来在时间分配表上就直接把数学划掉了;数学课也是偷偷的学习其他科目。这样,致使其在高考考试中也想也在想着这句话,差点把其他科目考砸了。
我们这的驾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正常学员一个月可以拿到驾照,而女学员可能会花费数月时间才能通过,甚至有的学员还要经过数次补考。
而在我了解的其他情况,让人十分诧异:当年全校高考第一的是位女生:我爱人在怀孕8个月的时候还在自行开车上下班。
现实中的一些矛盾,着实很让人纳闷。
直到看到《隐性逻辑》中的一个章节《为什么金发玩笑让人智商变低》,才恍然大悟,认为女子不如男的人存在致命的思考陷阱。
还拿女同学不能学好数学的例子说事,女同学听到这句话肯定会气得骂娘。但当你心情平静,再次开始学习的时候,心中是否会有我学不好数学这种想法?小心。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就要小心了:你越是在意这个问题,你的考试分数就越会低。
《隐性逻辑》也强调:女性当然可以顺利停车、学好数学。
社会上一直在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然而,由于存在固有的思维观念而使一些人一直戴着有色眼镜:认为女同学的成绩是其基因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同时,也使她们的成绩不断变差。
有压力就有动力,这句话说的没毛病。而事实上却相反,她们没能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成绩会出现下滑。是因为女生有这种“我必须推翻这种说法”的想法,恰恰阻碍了她们考试的正常发挥。
《隐性逻辑》也说明了:她们并不会把这些不愉快的忘掉,而是让“它们”会占用工作记忆的容量,阻碍问题的解决。
这样难道就没有办法,非得要让数学成绩差的女同学一条死胡同走到黑么?。
不。
《隐性逻辑》指出思维陷阱的同时,也给出了解决办法:练习,练习,再练习。
当人们有动机时,处理复杂任务的表现会很差,如果动机很强,为了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人们时常用力过猛,变得不知所措,所以和放松状态下相比,动机非常强的时候,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变差。
练习是陈词滥调的最好终结者。如果女同学练习了一定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在必要时将其从长期工作经历中快速提取出来,工作记忆就不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对于知识焦虑的患者,李笑来老师提出了一个学习方法: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