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亲密的人之间反而会有越多的伤害,从孩子与父母之间,到兄弟姐妹之间,到夫妻,情侣,朋友之间,似乎越亲密反而会造成越多的伤害。然而在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反而会给予更多的宽容。
在之前我是非常反感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那是迂腐落后的一种文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不可否认,我一直生活在这个文化系统中,我的语境也机会都是这个文化背景。因此传统文化就是我的源头,是我无法避开的。
最近在看易经,发现古人的思维模式非常的有意思,尤其是人的位置,有一个词叫敬天爱人,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词顶天立地,人居于天地之间,天是一种不可琢磨一直存在的,所以叫做天行健,而大地支持万物养育万物,所以叫地势坤,想到大地就会想到母亲那般的爱。这也造就了我们中国人非常独特的思维,叫做天人合一,顺其自然。
而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就像天,妈妈就像地,孩子是人居于天地之间,因此孝就出现了,如果孝出现了,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就完全没有了,如果人能把爸爸看作是天,就不会对爸爸有要求了,就好像人无法向天提出要求一样。如果人能把妈妈看作是地,自然不同对妈妈有要求了,而是完全顺从她。
而今天我们收到西方的影响,不断地强大人的价值,就会忽略了天与地,于是我们会看到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土地没有了植被,喝水不能再饮用,自然灾害频繁。而人处于天地之间,当环境被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没有了,这就是自作自受。
而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都是在自我约束,比如毛笔,使用毛笔在书写时,自然就会放慢速度一笔一画的写,我们其实是完全有能力创造出硬笔的。再比如筷子,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其实是约束我们吃饭要细嚼慢咽,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因此吃的慢是非常重要的。
在关于夫妻之间相处有一个词叫相敬如宾,就是说在与另一半相处的时候,就像和宾客相处一般。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妈正吵架时,家里突然来了客人爸妈立马就停止了吵架来热情的招待客人。为什么我们无法向对待宾客一样对待另一半呢?而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不仅没有相敬如宾,反而会大大出手互相伤害。我想古人是早已经看到了人会如此,所以才会提出这个道理的吧。
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是谦虚退后,像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不敢为天下先。而以西方为代表的美国一直在争世界第一,换来的结果是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我们中国不动声色在世界各地援助换来很多支持者,反而渐渐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一个人完全跟随自己内心的欲望,最后带给自己的伤害一定是最多的。比如若没有节制的饮食,就会带来身体的问题。所以自我约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中国人所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在最开始了解身心方面的知识时,知道了一个词小我,头脑虚构了一个自我感,我们一直被这个自我感所驱动,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而我们的古人也许是发现了这一点,然后提出很多道德约束,从小我的角度来看当然是约束,但是实际的获利者却是自己。比如在与别人相处时,若不去认同情绪,就避免了一次争吵。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那些道德约束,就明白它设计的良苦用心了,一个拥有越多道德约束的人,反而可能是最安全幸福指数越高的人。因为我们一直在认同那个永远不会满足的自我感,感觉到约束的那个就是那个自我感。而真实的约束并没有,因此主动去过约束的生活。我们创造生活的一切是为了便利,而我们并没有因为便利而享受生活,反而陷入越来越忙的状态中。这是为什么?现在值得去思考了,我们认为对自己好的,真的就是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