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
冯太后临朝辅政
拓跋宏宽厚处事
当南方的少年皇帝们嬉戏胡闹时,北魏政权却节节上升:地盘在扩大,制度在完善,社会在进步。这要归功于冯太后和孙儿拓跋宏。
拓跋宏的父亲拓跋弘十二岁当皇帝,从小信奉佛教,也相信道教延年益寿的法术,后来对皇帝宝座失去兴趣,【471.8魏显祖聪睿夙成,刚毅有断,而好黄、老、浮屠之学。每引朝士及沙门共谈玄理,雅薄富贵,常有遗世之心。】把帝位交给了五岁的孩子拓跋宏,自己当起隐士来了。【471.8乃以馛为太保,与源贺持节奉皇帝玺绂传位于太子。丙午,高祖即皇帝位】
他离开豪华的宫殿,在树林里搭个木棚,门口是一片荒野。后来干脆到西山修建鹿野浮图(宝塔),跟和尚们住在一起,政事一概不过问。【471.8上皇徙居崇光宫,采椽不斫,土阶而已;国之大事咸以闻。崇光宫在北苑中,又建鹿野浮图于苑中之西山,与禅僧居之。】
冯太后不信佛教,才三十多岁,曾和大臣李奕私通。【470.10是时敷弟弈得幸于冯太后,帝意已疏之。】不久,李奕被儿子拓跋弘杀死,太后大怒,趁儿子退位跟和尚们打得火热时,下了毒手,派人用鸠酒把他害死了。【476.6魏冯太后内行不正,以李弈之死怨显祖,密行鸩毒,夏,六月,辛未,显祖殂。】这也难怪,因为拓跋弘的生母姓李,他并不是冯太后亲生的。【(467.9)魏主李夫人生子宏。…冯太后自抚养宏】
拓跋宏是个孩子,父亲在世,虽然当了隐士,有什么大事还是经常在幕后指点的。现在父亲死了,怎么办?他是冯太后一手抚养大,自然有事该听祖母的。冯太后也就成了垂帘听政的人物了。她叫兄弟冯熙主持朝政,宦官亲信也当了大官,封为王候。【468.6魏以昌黎王冯熙为太傅。熙,太后之兄也。】
冯太后知书识礼,头脑聪明敏锐,生活俭朴,心胸也比较开阔,对南方的文化礼仪很欣赏,也不主张打仗。【476.6太后性聪察,知书计,晓政事,被服俭素,膳羞减于故事什七八;而猜忍多权数。】
她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惩罚别人之后,不再记仇,该用的用,该升的升,甚至大加賞賜,收买人心。因此,得到大臣们的支持拥护。冯太后处理事情讲究实际,也注意策略,比起许多男子来,要强得多。【太后自以失行,畏以议己,群下语言小涉疑忌,辄杀之。然所宠幸左右,苟有小过,必加笞棰,或至百馀;而无宿憾,寻复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富贵。故左右虽被罚,终无离心。】
有个尼姑名叫法秀,懂得一些魔法道术,煽动老百姓在京城谋反,被抓住后送入监牢,脑袋上套了个铁笼头;可是转眼之间,笼头却自行解脱了。狱卒怕她逃跑,想用铁丝穿她的颈骨,先向上天祝告:“如果法秀真有神灵,铁丝就穿她不透,请老天作证。”【481.2沙门法秀以妖术惑众,谋作乱于平城;苟颓帅禁兵收掩,悉擒之。魏主还平城,有司囚法秀,加以笼头,铁锁无故自解。魏人穿其颈骨,祝之曰:“若果有神,当令穿肉不入。”】
怎么会穿不透呢?人身都是肉长的,抗得住铁丝?法秀在大街上示众三天后死了。这样一来,大臣们认为和尚尼姑都不是好人,应该全部处死。【481.2遂穿以徇,三日乃死。议者或欲尽杀道人,冯太后不可,乃止。】
皇帝年纪小,没有主张,冯太后坚决反对:“谁有罪就杀谁,怎能为了一个法秀伤害她的同类呢?”一句话保全了几万人的生命。
北魏官吏给的薪俸很少,贪污是个禁不住的大问题。拓跋天赐和拓跋桢两人,是皇帝的叔祖父,先后犯了贪污罪,按法律应该处死。【489.6魏怀朔镇将汝阴灵王天赐〔拓跋天赐〕,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桢〔拓跋桢〕,皆坐脏当死。】冯太后和皇帝召集文武大臣,共同商讨。太后先问大家:“请诸位考虑:要保护亲人的荣誉和生命,就会破坏国家的法纪;执行法纪呢,又要处罚亲人。两者之间,应当选择哪一样?”【489.6冯太后及魏主临皇信堂,引见王公,太后令曰:“卿等以为当存亲以毁令邪?当灭亲以明法邪?”】
大臣们都求情说:“两位老亲王,是皇帝的至亲,就原谅他们吧。”【489.6群臣皆言:“二王,景穆皇帝之子,宜蒙矜恕。”】
冯太后不出声。皇帝随即下诏:“亲王的罪过是不可饶怨的。太皇太后追念祖上的恩德,仁义为怀;桢王一向孝顺,名声也是好的。就免除他们的死罪,撤掉官爵,禁锢在家。”【489.6太后不应。魏主乃下诏,称:“二王所犯难恕,而太皇太后追惟高宗孔怀之恩;且南安王事母孝谨,闻于中外,并特免死,削夺官爵,禁锢终身。”】
亲王保住了性命,总得再找一个去顶罪,警告别人。原来朝廷早先派闾文祖去调查他们的贪污问题,闾文祖受了财贿,隐瞒事实,没有揭发出来,犯了“受贿渎职”的大罪。【489.6初,魏朝闻桢贪暴,遣中散闾文祖诣长安察之,文祖受桢赂,为之隐;事觉,文祖亦抵罪。】冯太后很精明,当即严厉地宣布:“闾文祖受朝廷的委派,调查贪污,却弄虚作假,又公然受贿,真是人心叵测!应该怎么处理?”【489.6冯太后谓群臣曰:“文祖前自谓廉,今竟犯法。以此言之,人心信不可知!”】
皇帝接口表示:“古人有这种做法:犯了罪过,先不急于处罚,等他觉醒过来,自行改正。闾文祖是个不觉悟的人,不能改正了,应当判刑。我请朝中各位大臣,自己衡量一下,如果抵制不住钱财的诱感,改正不了错误,倒不如现在赶快辞职。”【489.6魏主曰:“古有待放之臣。卿等自审不胜贪心者,听辞位归第。”】
闾文祖做了吓鸡的猴子,惩罚最重。朝中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也都受到震动。慕容契很坦率地说:“小人的心思是变化无定的,国家的法纪是长久不变的。要变动的人心遵守不变的法纪,恐怕难得坚持到底。我算一个小人,愿意现在退职。”
皇帝很机智地答道:“你既然知道思想是变化的,贪污是犯罪的,也就有了抵制钱财诱惑的明确认识,何必把自己当成小人,要求辞职呢?你已经是个君子了!”冯太后接着笑道:“应当提升三级!”当即任命慕容契为宰官令。【489.6宰官、中散慕容契进曰:“小人之心无常,而帝王之法有常;以无常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乞从退黜。”魏主曰:“契知心不可常,则知贪之可恶矣,何必求退!”迁宰官令。】
祖孙两人,配合默契,把北魏的政事处理得很有条理。公事办完了,常常一起外出游玩散心,像南朝的文人一般悠闲,把北方人纵马围猎的习惯改变了不少。
一天,他们到方山游玩,冯太后看看周围秀丽的山水,到处鸟语花香,不觉流连忘返,告诉皇帝:“我死之后,就葬在这里,不必送到祖宗陵墓那边去了。”皇帝听从她的话,在山上建立陵庙,作好了准备。
冯太后在四十七岁时死了。拓跋宏虽然不是亲生的孙儿,却胜过亲生。五天内吃不下饭,喝不得水,哭得眼泪也干了,身体瘦成枯架子。【490.9魏太皇太后冯氏殂;高祖勺饮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
其实,太后对孙儿一向严厉,为了一些小事,几次打算废掉;冬天关在空房里,三天不给饭吃;【490.10初,太后忌帝英敏,恐不利于己,欲废之,盛寒,闭于空室,绝其食三日;】听信太监的谗言,经常用棍子揍。这些小时候的事,拓跋宏长大后,从不提起。可见他的品性该是多么沉着温和了。【490.10又有宦者谮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然受之,不自申理;及太后殂,亦不复追问。】
拓跋宏当政之后,做了许多好事。他努力学习儒家的政治和作风、反对图谶和巫术,凡是发现这种邪气,坚决杀头。【485.1魏诏曰:“图谶之兴,出于三季,既非经国之典,徒为妖邪所凭。自今图谶、秘纬,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论!”又严禁诸巫觋及委巷卜筮非经典所载者。】
建立地方基层政权,清查户口,把贵族豪门的大量奴隶清理出来,单独成家立户,突变成国家的正式户口;提倡读书,扩大学校的招生人数。【485.1诏复立国学;释奠先师用上公礼。】
取消专供奢修享受的制造部门,把不会织布的宫女放回家。【487.9魏诏罢起部无益之作,出宫人不执机杼者。】【487.10又诏罢尚方锦绣、绫罗之工;四民欲造,任之无禁。】皇宫的衣服和日用品,车乘马匹,内库的武器,外府的布帛丝绸,凡是多余积压的,一律分给各个部门和边疆士兵,连老百姓也能领到一份。【487.10是时,魏久无事,府藏盈积。诏尽出御府衣服珍宝、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内库弓矢刀钤十分之八。外府衣物、缯布、丝纩非供国用者,以其太半班赉百司,下至工、商、皂隶,逮于六镇边戍,畿内鳏、寡、孤、独、贫、癃,皆有差。】
他想打击贪污盗窃,首先规定出各级官吏的薪俸,申明法纪:贪污达到一匹绢子数量的要处死罪。有人不信邪,硬要以身试法,外戚李洪之就是这样的出头鸟。皇帝把他从弘农郡锁拿到京城,召集文武大臣,一件一件地数出李洪之的罪行,然后宣布:“看在我祖母的分上,又是刺史大员,就让他在家里自杀吧!”【484.9秦、益二州刺史恒农李洪之以外戚贵显,为治贪暴,班禄之后,洪之首以赃败。魏主命锁赴平城,集百官亲临数之;犹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其余贪官污更四十多人,一律处斩。其他各类罪犯,多数免死流放。他决不滥杀,京城每年的死囚不过五六人,地方上就更少了。【484.9自馀守宰坐赃死者四十馀人。受禄者无不跼蹐,赇赂殆绝。然吏民犯它罪者,魏主率宽之,疑罪奏谳多减死徙边,岁以千计。】
秦州刺史于洛侯,性情残忍,杀死罪人之前,要斩断手腕,割掉舌头,再分开四肢吊起。百姓无不惊骇。州民王元寿极其愤恨,联络各地好汉,声讨刺史。这事传到朝廷,皇帝派人抓住刺史,拉到他经常杀人的地方,召集士民百姓,公开宣布刺史的罪行,立即处死。【484.12魏秦州刺史于洛侯,性残酷,刑人或断腕,拔舌,分悬四体。合州惊骇,州民王元寿等一时俱反。有司劾奏之,魏主遣使至州,於洛侯常刑人处宣告吏民,然后斩之。】
同时宣布百姓无罪,一场可能爆发的流血冲突就这样化解了。
齐州刺史韩麟麟,宽厚仁慈,不随便判罪杀人。从事刘普庆挑唆他说:“明公到任半年,没杀一个人,怎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呢?”韩刺史极为反感:“刑罚是干什么的?惩戒坏人坏事!一个仁德君子,万不得已才用刑法。老百姓没犯法,哪能随便杀呢?如果需要杀人才能建立威信,那么,我倒要借助你的脑袋哩!”刘普庆又愧又怕,灰溜溜走了。这事皇帝知道了,不禁连声赞叹:“好个韩刺史,无愧麒麟之名!”古人相传,麟麟是一种具有仁爱本性的神,拓跋宏这样说倒也十分贴切。【484.12齐州刺史韩麒麟,为政尚宽,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公杖节方夏,而无所诛斩,何以示威!”麒麟曰:“刑罚所以止恶,仁者不得已而用之。今民不犯法,又何诛乎?若必断斩然后可以立威,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起。】
当时,南北双方比较平静,没有打仗,用和平来往代替了猜忌和对抗,南齐武帝派刘缵出使北方,北魏皇帝派李安世负责接待,【483.10遣骁骑将军刘缵聘于魏,魏主客令李安世主之。】为了夸耀国家的财富,李安世得到皇帝允许,把仓库中的金银财宝搬出来,投放市场,让商人买卖,又偷偷地收回宫去。【483.10魏人出内藏之宝,使贾人鬻之于市。】
刘缵在市场上游玩,看到那么多的宝物,十分惊讶:“魏国的金玉也太便宜了,大概是山水灵气,好东西出得多吧?”【缵曰:“魏金玉大贱,当由山川所出。”】
李安世得意地笑了:“国家鄙视金玉,故尔贱得像瓦石呢。”【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故贱同瓦砾。”】
刘缵本想多买些回去的,听他这样说,不觉一阵惭愧:人家鄙视金玉,自然是重视仁义了,这也许是讽刺我们的什么吧?也就不好多买了。【缵初欲多市,闻其言,内惭而止。】他的行为得到冯太后的赞赏,还结下了更深的情谊。【缵屡奉使至魏,冯太后遂私幸之。】
南齐的使者萧琛和范云,【492.12司徒参军萧琛、范云聘于魏。】是有名的诗人。魏帝仰慕他们的大名,亲自接见。【492.12魏主甚重齐人,亲与谈论。】事后,他对大臣们不断赞叹:“江南多好臣!”【492.12顾谓群臣曰:“江南多好臣。”】羡慕南方的臣子很出色。侍臣李元凯马上接口:“江南多好臣,岁易一主;红北无好臣,百年一易主。”【492.12侍臣李元凯对曰:“江南多好臣,岁一易主;江北无好臣,百年一易主。”魏主甚惭。】
皇帝听了,羞得面红耳赤。不是吗?南方从东晋到宋、齐,百余年内,换了三个朝代,十几个皇帝。北魏立朝一百年,没有改变,只有七个皇帝,形势稳定得多。
李元凯说得是对的。但也表现出鲜卑族的部分贵族大臣对拓跋宏不满:汉化的速度似乎太快,民族的特色也否定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