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最后索性简单些。用了卡夫卡,你好这个题目。
觉得挺好,人生有时候太复杂了,简单些蛮好的。懒人,也有懒人的好办法。
前两天看到高晓松说,没有读过卡夫卡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青。为了证明自己是文青,特意读了卡夫卡先生所写的《变形虫》。
已经读过几日了,依然难以释怀,格里格尔临别的眼神。他为了家庭,努力工作;当有一天,他成为变形虫时,逐渐被家庭抛弃。当他离去时,他在想的依然是自己的离去可以给家人带来幸福,家人却也如他所愿的那样欢呼雀跃。
看到此处,顿觉心中涌起深深的悲哀与苍凉。
在此刻,我们所说的亲情呢?道德是虚伪而冰冷的,不需要讨论。
为什么我们在意的亲情,在现实的冲击下会这么不堪一击?
有读友在评论中说,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养父母,让父母自生自灭的人们。
道德的批评是软弱无力的。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只是驱人向善的鬼话,估计他自己都不会信。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善是后天习得的。马克思竟然说,人是关系的产物。
无论其他地方我怎么怀疑马克思先生,但在这句话上,我觉得还是蛮正确的。
生命的元初,是父母在身体交流时的产物。可见,我们来自关系,不是自生自灭的。而关系,离不开连接。
当格里格尔,作为一个人时,他可以很好的与家人在情感上进行连接。于是一家人是幸福的。
但是当他成为变形虫后,家人是无法认同的,情感上也难以进行连接。于是选择了抛弃。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和宠物之间也可以产生很好的情感沟通。
这说明,上面所说的理论是不完全成立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不是出于生活极端贫困所迫,对自己父母的抛弃,都是对自己原始关系的背叛,都是非常残忍的。
基于此,格里格尔家人的作为,是小市民自私自利的表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此处有掌声),应当予以强烈批判。
虽然,卡夫卡先生所制造的场景有些奇特和夸张,但是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时有发生。
所以,我们可以警惕,人性的沉沦。一边是善,一边是恶。善恶终有道,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