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鹰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窃喜的是今日有少少暖阳。上午听了三节课,下午一节。每一环节听完,导师马上组织大家交流评课,马不停蹄的节奏,寒冬也为之让步。
杨凤美老师执教的《猎人海力布》,教得别有用心;黄浩洋老师执教的童漫作文《挖宝》,教得新奇有趣;黄嘉欣老师执教的小古文《司马光》,教得轻松惬意;聂碧宇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教得入木三分。四节课,各有千秋。
说说黄嘉欣老师执教的小古文《司马光》一课。可以说是步步为营、循循善诱,由浅入深落实了读好课文、读懂内容的任务。比如,课伊始,老师出示一张图:
师:孩子们,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当学生兴奋地期待新朋友出现时,课件上却空无一人)咦!人呢?哦,我们一齐叫一叫他的名字吧!
老师带领学生一齐叫“司马光!司马光!”可是主人公只是呈现了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于是老师又说:“孩子们,我们一齐写下他的名字,他就出来了。”老师带着学生一齐书写课题,强调“司”字书写要领。写完课题后,老师随机让学生观察课文图片上司马光的外貌穿着,观察《司马光》课文句子与平时所学课文不一样的地方,观察课文与平时读的课文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们就在老师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设计下,自然地进入文本,开启了小古文的阅读之旅。
入课设计非常精妙!亲切地情境设置,有想象,有情绪,趣字当头,一声问候,片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一齐叫“司马光”的名字就是在巧妙读好课题。带领学生书空写下主人公名字,又顺势而为地解决了生字书写的任务。一箭双雕的效果,为此法点赞!可以说,黄老师入课第一次锤,扎扎实实锤到了学生的心上。其次,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承载形式,让学生观察主人公的服饰,也是关注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轻轻松松就牵着学生的手进入了学习生涯中的第一篇小古文。相信,孩子们会张大好奇的眼睛朝着小古文里面张望。
有了阅读的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读好文言文了。怎么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读好停顿,读出节奏。三读,读出韵味,读懂内容。扎扎实实落实好以上三步,再加上导师所建议的“润物细无声”小妙招。孩子们与小古文之间,“零距离”亲密接触完全不在话下了!
一整天下来,大家坦诚交流,友好碰撞,加上导师及时指点迷津,对于民间故事、小古文、名著单元中的阅读策略、童漫作文这几种课型,大家有了粗略的了解。特别感动于宋老师事必躬亲的导师姿态,从阅读到书写,从吸收到表达,从阅读到写作,只觉得小语教研风光无限,前行的动力又加足马力。每天一小步,踏踏实实向前。如此想着,窗外寒风也似乎温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