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结婚了!希望你能来参加我的婚礼,今年我也正好三十岁,三十而立。”新郎欣喜幸福的容颜映照在被邀请参加婚礼的同学面前。
“祝你新婚幸福,百年好合。婚礼我就不参加了,不好意思!”同学礼貌委婉的拒绝了新郎的邀请。
“为什么不来参加我的婚礼?”新郎不解地问。
同学没有正面的回答新郎,而是语重心长的询问新郎:“你真得决定结婚了?三十而立可不是成家立业的意思。”
新郎诚恳的回答:“对!我决定结婚了,并且她已经怀了我的孩子,我也有了我的事业,该结婚了。”
同学微笑着,看到新郎心意已决,便保持了对新郎新婚的默祈......随着隆重的结婚进行曲,一对新人牵着手,踏着庄重的步伐,一起度过了一年婚后生活。
“哐当~!”摔门的声音惊吓到室内的半岁孩子,孩子“哇”的一声吓哭了。一脸怒容的新郎狠狠的把防盗门带上,冲着客厅里的孩子妈就是一顿怒吼:“我每天工作回来,就看到你在屋里网购,就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不顾,你带不好孩子还不上班,每月家里网购花销好几万,雇个保姆一月支付保姆薪资三千多,家务活还要每天等我下班回来做,家庭聚会还有失于礼数的辱骂长辈,你这样让我怎么跟你继续生活下去?过不好咱就分居!”被中断了购物欲的新娘,也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分居就分居,你给我滚!”同时,抄起脚上的拖鞋,猛地砸向新郎。顿时,屋里满满充斥着孩子尖锐的哭声和夫妻两人争吵不休犀利的言语,保姆悄悄关上了厨房的门,默不作声。此后,夫妻二人不幸的分居了两年时间,破裂的婚姻关系也使孩子被迫两边跑,十分受累。
一天,新郎实在不忍破裂的婚后感情生活,找到那个拒绝参加婚礼的同学,情绪低迷,沉重地倾诉道:“我离婚了,结婚同居一年,因琐事争吵半年,分居两年,第四年离婚,我实在受够了。”同学平静地问:“为什么离婚?你不是对这段婚姻很有信心吗?”新郎眼神落寞,心绪憔悴的低吟着:“她变了,婚前的性格在婚后完全消失了。我爱的是婚前的她,而婚后她不但变得脾气暴躁、拜金,还对长辈的言行举止非常不敬,有失于我择偶的标准,也有失于她在婚后履行妻子义务的责任。”
朋友淡然的笑了:“结婚和离婚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决定了,那就各自安好,走好以后的路吧,生活还是要继续的,你和你前妻的三十而立还早呢。”离婚新郎的手机微信响了,他看了3分钟,突然,"啪“的一声,他的拳头用力的砸在星巴克的露天散桌上,接着急促的呼吸声中爆出一句:“太可气了,过份!”同学不明状况的问道:“你怎么了?”“婚都离了,她还要跟我索要当初结婚的份子钱?并且还要把孩子带走。”离婚新郎的回答,也出乎了同学的意料。
在与同学之间的倾诉排解后,离婚新郎的情绪渐渐平静,冷漠的说:“这份子钱,我给她,孩子也给她。”
请问何为婚姻?何为三十而立?何为立?
据2014年至2017年互联网大数据统计,全国有363.7万对夫妇依法办理了离婚,每年离婚率都有所上升,粗离婚率为2.67%,每逐年增加0.1%。在回望过去10年,中国结婚率有升有降,但是离婚率只升不降。随着现在已经步入三十岁阶段的80后整体迈进婚姻围城的趋势,相比前人更为自我的“独一代”们也已逐渐成为离婚大潮的主力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此言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是指孔子在三十岁这个阶段懂得了礼。言,谦卑中传递祥和;行,举止中富有礼数。
对于“三十而立”,后人给出的解释有很多,比较受认同的说法是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其实不然,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知识记载,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要在三十岁的时候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
从婚前择偶到离婚不欢而散的失败婚姻来讲,一个人如果缺乏对社会责任和对自我正确认知的意识,那么就不会有相应问题的觉解能力,没有独立正确思考的觉解能力,就不会拥有正确矫正自我错误意识的独立性人格。一个有人格缺陷的人,怎能得到成功婚姻的幸福呢?
在对生命之“立”反思意识有所忽视和遗忘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结合中国传统知识《论语·为政》的训诫,从认知自我,良好的参考时代背景,正确辨别客观的人生观、婚姻观和价值观,遵承国家传统教育的知识纲领,不被社会不良风气诱导,不被婚姻败俗的潮流牵制,不被个人负面情绪的逃避所控,慎独自律,避免冲动式的盲目结婚。晚婚优生,才是我们80后幸福婚姻的标准。
孔子云:“不知礼,无以立。”一己之见,“三十而立的成家立业”,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知识底蕴的无知与曲解。
立,有失于礼;礼,有失于教;教,有失于文;文,有失于觉。风华正茂之世,情可自控,壑可自敛,载可胜数。如若不已,将根尽,败矣;如若从之,将慧明,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