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管教?!谁说的?
谁创造了这么惊人的理论,有根据吗?可信吗?能被证实吗?出了事谁负责??
假如,孩子是一颗种子,你会要他在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落叶吗?种子尚且有自己的生命力和自然规律,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我们不去管教孩子,孩子就真的不能养成好习惯、不能健康成长了吗?有多少父母怕孩子像小树苗一样长歪了,给了他很多框架看起来是规范他,实际上剥夺了他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空间,摧毁了他木秀于林的挺拔姿态。
二、不管教,图什么?!
有的家长说,我自己亲生的孩子,怎么就不能管教了,不管教,我的望子成龙的愿望怎么办?
岸见一郎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一个人实现自立则需要具备三大条件:
①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②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③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而本书传授的教养方法将帮助父母促成孩子自立。
史蒂芬.柯维: 我写了一本名叫“内心的领导者”的书,其中详细描述了发生在库姆斯小学的事情及许多其他学校的学习模式。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要把孩子们作为领导者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当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小容器。
三、就管教,能咋地!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那么试试无知的代价。(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
管教的几种方式: 1.表扬和批评; 2.溺爱; 3.包办; 4.干涉; 5.体罚
体罚。岸见一郎说,体罚并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父母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正应验了樊登老师讲王阳明的一句话:私意在,情绪过剩。六岁前的创伤决定了一生。身体会记得一切: 创伤的记忆真的铭刻在身体深处、在痛彻心扉的情绪中、在免疫系统和骨骼/肌肉问题中。体罚,会让孩子卡在“战逃反应”里。
四、不管教,怎么办?
不管教 ≠ 不陪伴; 不管教 ≠ 不负责; 不管教 ≠ 不闻不问
爱是有边界的,没有边界就没有安全感,孩子会不断升级行为去试探边界在哪里。
边界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1.分清楚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什么是父母的事
2.决定你自己应该怎么做,不要去管别人
3.虽然不赞同你的做法,但理解你的心情
4.信任并等待
尤其是“虽然不赞同你的做法,但理解你的心情”,赞同对接内容理解对接情感,内容指向是非情感指向关系,说赢了是非,失去了关系。
没有坏家长,只有笨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