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茨威格,他对文字的细腻和精确感让我佩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多,但往往在番外的几句话总是力透纸背地概括所有的心理活动。用词精炼,语言简洁,在小段里可以阐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技巧满满,令人拍案叫绝。他最广为人知的一篇《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字里行间表现出女人的隐忍,默默付出,甘心情愿的心理状态,让所读之人动容。倘若不看作者,倒真以为这是出自女人的笔下,语言和用词上的细腻入微,足见他的文字功底之深厚。长篇小说是对一个作者对时间跨度和整个事件的宏观掌控程度,其次才是考验文字功底。而短篇则不同,它考验的是作者在简短的篇幅中,对文字作出最精炼准确的语言同时又捎带艺术感的表达,较之长篇小说它更讲究技巧,更考究作者的文字深度和广度,它看似没有侧重点,实则处处都是考点。在我心中,短篇小说界当属茨威格第一人了。
读这段“一个女人一生中有些时候可会不受意志的管束,自己也不明白,就屈服于神秘的力量,这是明显的事实,硬不承认只不过是害怕自己的本能,害怕我们天性中的妖魔成分,想要掩饰这种内心的恐惧而已。有些人觉得自己比那些“易受勾引的人”更加坚强,更有道德,更为纯洁,有些人似乎便感到欣慰。而我个人认为,一个女人倘若自由自在地激情满怀地顺从自己的本能,要比通常所见的那样,依偎在自己丈夫的怀抱里闭着眼睛欺骗丈夫,要诚实得多。”几乎我们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时刻,默认自己是某一种人给出一种道德标榜,希望外界看到的就是这样的自己。而且还大张旗鼓地昭告天下,不留回旋的余地。而一旦遇到例外的情况,激发出除此之外的另一个我时,自身会矛盾,会自我推敲,这样下去就会产生两种结果。第一种则是,怀疑自己,说服自己,迫于对公众对自己的评价而放弃另一个这样的我,当属权宜之计;第二种则是,压抑太久,外界的舆论不足以抵抗另一个自己,于是另一个我诞生了,他是与第一个我完全反其道而行的我,认知颠覆,行为颠覆,且不可扭转。人性的复杂性就在于,有些早已形成的因子早已在我们体内水到渠成,只是没有合适的节点激发它们,而一旦激活,它们就像洪水一样不可阻挡。自身无法察觉,外界无所追从,人人都可以是好人,人人也都可以是坏人。
好的作家就是将普通人的感受精确并艺术性地加以表达,茨维格则是在此基础上更为炉火炖青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在他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生是广袤无垠的,是光怪陆离的,是五光十色的,恶中有善,善中有恶,一切发光的并非都是金子,而一切乌黑的也并非全是粪土。文学也是如此,文学的广度与深度也得益于人生的孕育,两者的相辅相成,茨维格做到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