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规图
-
白细胞
“白细胞”作用是杀灭细菌和病毒并且监视身体的稳定,包含五类细胞:
--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的功能是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如果有不法细菌出现,那它就会出击并消灭他们。当身体组织出现损坏,中性粒细胞也会升高。所以当中性粒细胞升高时,就可能代表我们的身体哪个地方有损伤、炎症或者被细菌入侵了。在发生感染时,往往都伴随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者计数的同时增高。除了感染,严重的外伤、手术、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中毒、蛇咬伤等情况下也都可以见到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 淋巴细胞。细菌之类常见且低级的敌人,就交给中性粒细胞处理了,淋巴细胞专门对付难缠的敌人,如病毒等。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在发生感染时,淋巴细胞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挥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它会转变为效应细胞,迅速来到感染的部位,吞噬和杀灭病原体,让人体更快的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它会转变为一种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虽然不具备直接杀灭病原体的功能,但是,他能记住每一种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的长相。这样在下一次有同类病原体入侵时,它能迅速的识别出这是个坏东西,它更能在短时间内召唤大量的效应细胞来到战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传染病,比如水痘,腮腺炎不会出现第二次的原因,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发病之前就已经被淋巴细胞干掉了
--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机体过敏时,嗜碱性粒细胞会发现异常并牺牲自己分泌大量的趋化因子(引起过敏反应),吸引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后者来抑制过敏产生的副作用。两者就像一对天生的搭档。所以在身体过敏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不仅如此,在有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也会升高。
--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 反过来说,当白细胞升高的时候,最常见的原因也就是感染了。
-- 所以在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一般会升高。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都会在人体出现感染时升高,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当细菌、支原体感染时,一般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当病毒感染时,一般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
红细胞
-- 红细胞负责把氧气和营养运输到全身器官,再把身体内的废物搬运出去。红细胞减少一般见于白血病,急性大出血,缺铁,维生素B12缺乏等。而红细胞增多一般见于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但并不是说红细胞一旦出现异常就一定是上述疾病,我们要综合其他检查来一起得出结论。
--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专门负责运输氧气,血红蛋白降低,往往意味着贫血。如一氧化碳中毒,就是血红蛋白被一氧化碳占领,而无法运送氧气,导致身体缺氧。
-- 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以上数值时,就可能是存在贫血。一旦存在贫血,就必须明确贫血的原因。常见的贫血原因可能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等各型贫血)、消化系统疾病(长期便血导致血色素流失)等。
-
血小板
血小板专门修补破损的血管,并负责凝血,止血。所以血小板太低的话,血管上的漏洞修复的会很慢,很容易造成流血不止。
- 感冒
有一些项目并不太常用,只说一下其中最常用的几项比较常见的临床意义(对应图中序号):
此外还有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会升高, 其降低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伤寒副伤寒、严重败血症等等。
2.血红蛋白(Hb)3.红细胞计数(RBC):这两项结合起来看是否存在贫血,以Hb为主要判断依据,后面的15至20项结果用于提示贫血类型(如小细胞正色素贫血,不同类型贫血治疗方案差很多的)。
4.血小板计数(PLT):大于正常值属于高凝状态,也就是说比正常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小于正常值,提示低凝状态,也就是有出血倾向,比如过敏性紫癜的患者这项数值就更需要关注,另外,结合凝血功能的检查,如果有提示严重出血倾向的,不可以做手术,包括各种穿刺、介入都不可以。
5.中性粒细胞计数6.中性粒细胞比值 两项结合起来看,中性粒增高 一般来说提示感染为细菌性可能大 ,但除此以外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升高。
7.淋巴细胞计数8淋巴细胞比值 两项结合起来看,淋巴增高 如果是感染则病毒性可能大,也可能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可能存在免疫低下等可能。
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嗜酸性粒细胞比值 比前面那些要少用,其数值升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可能
上面那些同时具有“计数”和“比值”的,一般看第一眼看比值,但是有时候其中某一种血细胞极度升高,那么其他细胞的比值就会下降,但是后者的计数值可能还是正常的,故而“计数”和“比值”两项的要结合起来看。
摘自以下文档
-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桐君:超简明解读血常规。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62165/answer/128662097?utm_source=com.jianshu.haruki&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