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伤害我们的,不是敌人,而是在乎的人;能够让我们辗转难眠的,不是路人,而是恋人。爱情就是给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利。
在爱情中,我们会放弃记忆、理解力和智慧,会经历被剥夺的感觉,经历“漫漫长夜”,而作为回报,有时会得到一份安宁。有时则是狂风暴雨。
《恋爱的终结》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爱恨交织的三角式的悲情故事。它是以莫里斯的视角进行描写的,在心理刻画上入木三分,记录着这段风流韵事中的炙热的爱、恨、猜疑、嫉妒、信仰等情感。《恋爱的终结》是作者格雷厄姆·格林的一部最受欢迎的自传体小说,也是影响马尔克斯最大的一本书。
格雷厄姆·格林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作家,关注灵魂深处的挣扎和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以及21次被提名的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并于1986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英国功绩勋章。
(一)剧情简介
女主人公萨拉,拥有着一份名存实亡、缺乏爱情滋润的婚姻,在与访谈作家莫里斯交流中,两人发展成情人关系。
善良的萨拉,倾慕并热爱着莫里斯,心甘情愿地为他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当她拖着行李将要离开丈夫时,却不忍看到多年相伴的丈夫的哭泣,软下心来继续陪伴他。
而与情人的爱恋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直到有一次巫山云雨之后,莫里斯下楼被导弹袭击差点丧命,萨拉则在楼上祷告天主:我爱他,只要能让他侥幸活过来,我什么都愿意做,哪怕永远放弃他。
萨拉信守着承诺,痛苦就此产生;而在情人眼里,这种行径无异于把宗教和抛弃搅合在一块。在萨拉的不辞而别之后,莫里斯自以为爱情已经在无休止的争吵中终结了。
两年后,在和丈夫亨利相遇后,莫里斯的嫉妒心再次熊熊燃烧起来,他代替亨利,坚信萨拉有外遇,决心聘请私人侦探事务所对萨拉进行追踪、刺探情报。
一切真相大白之际,萨拉已经饱尝着痛苦,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二)嫉妒的男人有多可爱,就有多可怕?
患有躁郁症的格林,其性格与家庭生活格格不入,而这于写作却是一笔财富,“作家的心中有一块碎冰”,否则,又怎能刻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角色呢?
《恋爱的终结》中的“我”,是一位作家,在写一本描写公务员生活的小说,于是走进公务员妻子萨拉的世界,干柴遇见烈火,偷情的刺激使感情迅速升温,快速达到沸点。
我宁愿自己死掉或者看到你死掉,也不愿看到你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我并不是怪人,凡人的爱情就是这个样子,你随便去问谁好了。他们说的话会全一样——如果他们真的恋爱过的话。每一个恋爱的人都是嫉妒的。
嫉妒心让他冲着丈夫亨利发火,骂他的无知和不作为是给萨拉拉皮条的导火索;嫉妒心让他聘请私人侦探去追寻萨拉的行迹,造访萨拉约见的朋友,以及偷看萨拉写下的日记;嫉妒心甚至让他在萨拉入葬之日都不消停,指控天主夺走了萨拉,怨恨克朗普顿神父支持萨拉本该在一周内就该忘记的信仰。而自己则成了一个老用牢骚和妒嫉来令人厌倦的角色。
为了伤害萨拉,可以随便带一个女人,同她一块躺在同萨拉做爱的那张床上,就连参加萨拉葬礼时这种想法也未曾中断。伤害她的唯一方式就是伤害自己。但是在过了乱爱乱交的年龄后,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对于萨拉的爱恋,使“我”永远抹去了单纯的肉欲。从今以后,再也不可能在没有爱情的情况下同一个女人做爱了。
更诡异的是被带了绿帽的丈夫亨利,在得知妻子萨拉与莫里斯有一腿之后,不但不恼,反而在萨拉去世之后,将她的情人邀请在同一屋檐下,为的就是能够时常讨论起萨拉。
这种痴情又疯狂的三角式恋情,让小央想起了一位朦胧派诗人的爱情故事,就是那个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城,与妻子谢烨、李英在新西兰激流岛上的畸恋生活,最后以李英出走、谢烨被砍、顾城自缢的结局,至今让人唏嘘不已。
爱之深,恨之切,往往是相辅相成、一体两面的,我们能感受到多少快乐,就能感知到多少痛苦。
(三)痴爱让我们容易受到伤害
爱情中的海誓山盟总是让人沉溺,忘却了时间,抵达永恒;期待一夜间白头,相守到老。
百分百投入的痴情人,很容易迷失自我,会把对方当作世界的全部,如果有一天关系分崩离析,未免会觉得天塌地陷,毫无生机。
世界上痴情的人不少,但对于一般人来讲,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口口声声说爱你,转眼间就会爱上别人,而那些追求者,又有多少只是慕名前来、知难而退;又有多少真的热爱你虔诚的灵魂,假意或真心?
爱情就是给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利,而痴爱让我们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持久,不得已的结束之后,不是不再相信爱情,而是再也没有力气和能力爱别人了,因为一生只够深爱一个人。
那个人让你透支了整个生命去爱去珍惜,后来者不管多么好多么优秀,都不可能占据情感体验的制高点了,只能沦落为拙劣的替代物,山寨的假冒货。
更多的可能是,别人的好或优秀,都不及那个人的千万分之一。
爱情让我们奋进,也让我们堕落;失恋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