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北京参加线下培训,却不曾想受益匪浅,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态度和思维方式。
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并不是我的强项,或者说这是我的盲点,用陈教授讲的学习三圈理论来说,这是我的恐惧圈,可是就是在这枯燥无味的学习中却让我感触很深。
首先是余教授的敬业态度,昨天下午是作业成果的验收,要求每个学员任务闯关,把作业分解成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要分别提交,余教授现成批阅,合格的过关给小红旗贴在自己名字相应的位置,不合格的现场指导改正。下午课是三个小时,我们项目设计组的成员是四十多人,中午吃饭时,大家还讨论说这个闯关肯定就是个形式,到时候我们提交作业就可以去玩会了,这么多人,老师怎么可能一个个的过,这就是个培训还能不让有呀……谁知到了下午余教授真的一个个一项项的过关,不达标的现场改,改不了的不算过关,重新构思。三个小时,到了五点,到了饭点,余教授还没有下课的意思,到了六点,过了饭点,我们还在修改过关,最后六点半,我们完成了四项,余教授让我们去吃饭,半个小时后继续集中教室过关。
大家都很震惊,因为这像极了我们带毕业班分样子,想让我们学会项目设计分样子,像极了我们想让学生学会一道题,背会一首诗的样子,原来以为的就是走个过场,缺不曾想真的学到了本事,当然更多的是余教授的敬业态度,让我们折服,在一个培训机构,一个以利润为目的的场所,我们有幸遇见余教授这样负责任的老师,真的很是感动,虽然大家加班到十一点,但是却没有一个抱怨的,因为余教授逼了我们一把,让我们做到了自己可能从来不敢想的成果,能在成年后,工作中遇见这样的老师,真的是三生有幸!
其次是班主任靳博士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超强的学习能力,线上教学时每一场讲座过后,靳博士都会简单总结,带我们复盘,并且每一次复盘都是萃取精华,凝缩成简单的几个字或者几个字母,我一直以为他一定是提前看了老师的讲义,然后提前做了准备,直到这次线下培训,有幸坐到了靳博士的旁边一起听课,才发现他的每一次总结复盘都是现场生成的。震惊之余我在想为什么同样一节课我听后收获了了,或者说我收获的都是碎片,而他却可以把这么多碎片凝炼呢?后来我发现我听课是在听内容,因为老师教的知识理论,列举的案例都是我不曾听说的,都是我的盲区,而靳博士却看过很多的理论书籍,每一次听课他都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再俯瞰这节课,看的是流程,看的是方法,当然收获的也是整体的全面的。并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坚持每天写作,反思日志从未间断,这也是让我震撼的一点,细想一下身边优秀的人,都在坚持写作,或许他们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的最好诠释。
班主任王老师的热情我感染着我,无论遇到什么糟糕的事她总是告诉我们没事,乐观、热情让我们心情愉悦。反思自己却没有办法给自己学生这种愉悦的感受,我想余教授说的微笑可以分泌多巴胺,这种东西让我们大脑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愉悦的心情可以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让我们兴奋刺激我们的大脑,彼此之间的信任可以分泌氧化酶,可以增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想王老师是具备这些的,而我,微笑、愉悦,信任也将是我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一次培训,抛开专业,收获很多,见到了更多优秀的人,见到了更多优雅的生活方式,让我反思自己,让我想要改变自己,转变思维,努力找到自己的核心算法,走出困境,创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