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的文化观里,“顺”一直是特别的存在。修养上,人们讲究“君子以顺德”。意思是说谨慎自己的德性,不断修为,才能成为高尚的人。
行为上,古人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首先要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把事情顺利做成。懂得顺从,学会顺从,是不成文的安身立命之本。
渴望人生顺利,盼望事业顺利,祈求一帆风顺,又是至始至终的美好愿望。人们探讨顺天知命,寄希望于顺其自然,可以说将“顺”作为了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发展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将“顺”的本质也一并点明:人人都图“顺”,但顺不在天,不在神,不在卦,其实就在于我们自己。
总结一下便是一个人一生要修持这样三顺:心顺、言顺、事顺。修养好了这些,人生才会有美好,有所成就。
1.心顺:学会修养和把控自己。古人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面对这些不顺心的人与事,不同的态度,往往会是不同的结果。控制好自己的内心,把控好自己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人的幸福指数,也关乎生命的品质。
庄子曾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意思是说,顺境的时候不要狂喜,遭遇侮辱的时候不要发怒,只有懂得与天地和顺的人才会活得游刃有余。
顺心,就是能控制和把握自己,不暴躁、不气馁、不悲伤、不退缩,达到宠辱不惊,始终如一的境地。修持好了内心,心平气和,就不与琐事较劲,不与挫折较劲,不与不愉较劲。心无外物,看得开,人生的路才会越来越宽。生活也才顺畅,人生自然福气满满。
2.言顺:和为贵,处处贵。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与人交往与人发生联系,时刻发生。遇到问题借口少一点,对人谦和,言语和顺是第二件要学会的事。
存好心,说好话,把人做好,诸事也才顺利。《诗经·大雅·板》中说:“言辞和顺,百姓融洽;言辞动听,百姓安宁。” 意思是说宏观上君主治理国家要从言辞上对百姓尊重,才会让人臣服。荀子劝学也从细节上指出这样三点:来请教的人,礼貌恭敬,才可以同他谈论道义方法;言辞和顺,才可以和他谈论道义的条理;乐于听从才可以和他谈论道义的精义。
你看言顺的人,总是得到格外的垂青和机遇。学诚法师曾说:你说的话,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你。大家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
言语和顺,心境和顺的人,不但让遭遇的风险反弹降到了最低,常常最终意外达到目的。
好话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好说话,心底有爱,口中有德,是人间善意的守望。言为心声,与其让人听了心生厌恶,不如把话说好,让人如沐春风。
3.事顺:顶级的眼界是顺时而动。《三国志》中说:“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聪明的人都具备顶级眼界,懂得顺势而为。他们洞悉命运一部分自我能够把握,一部分却是天意造就。能把握的就得到,无力逆转的,顺其自然失去不强求。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对待人或事的态度、方法,“谋时而动”,掌握主动。顺应天道的人,才能成就人道。顺应时势的人,才能求新求变。
人生是一条曲线,没有谁的一生一帆风顺,转个弯,就是别样天。抱怨老天不公,命运不济,反而会永远爬不起来。三顺,关乎天地,关乎情理,关乎你我。
当下这个时代,物欲横流,诱惑多多。有所修为,才能有所秉持,有所秉持,才能有所追求。心顺让我们心态平和,心胸宽阔,心境澄明,修持着我们的内心。
言顺让我们话语友善,言谈和气,温和有度,辅正着我们的行为。事顺让我们做事有谱,遇事沉静,眼界开阔,成就着我们的未来。
因为回归平静,略去浮躁,才能点亮个性生活。还原纯粹,略去虚伪,才能打造满意人生。
《人有三顺,一顺则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