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找对象的事。
找过四五个,类型各不同,按理说,经验越多,越明白,可现实却是反面。你的脑子没变清楚,却变混了。
这个时候,最烦别人问我,想找个什么样的对象?因为我发现我不知道。而且一思考这个问题,脑子就一团乱。接收了太多信息,还没处理完毕,头脑会保护性宕机。
于是,决心从最基本的问题自问——爱是什么?
这个问题貌似白痴,但相信我,让你答,你又会卡壳。爱是什么?支持、信任、依赖、付出?貌似都对,又貌似没说到点子上。
到底什么是爱?
偶然翻起《少有人走的路》,一拍大腿,这不就是我要找的答案吗:
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就足以证明“爱”的神秘了。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是一种意愿。让自己,也让爱人成长的意愿。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我们以为的爱实际上不是爱。
我有个朋友。妈妈很“爱”他。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天雷打不动,骑自行车送他上学。每到上午、下午临放学,你不用回头就知道,他妈肯定在教室最后一个窗子等着。现在过去十多年了,这一幕,我都印象深刻。朋友坐在他妈车后座,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妈妈爱不爱他?放在以前我绝对认为是,可现在我表示怀疑。
因为有一种爱,叫爱的捆绑。表面上爱得不行,实际上不考虑被爱者的感受。
我清楚地记得,朋友有多烦他妈天天来接。像我这样的爸妈放养,每天都能呼朋唤友,他却只能干看着。他妈给他的爱,对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种压抑。对他妈自己来说,也并没有在这种爱中实现自我成长。
这样的爱,或许是种假爱。
施爱者更关心的,可能是自己完美母亲的形象,可能只是把孩子看作缓解内心空洞、焦虑的寄托。《少有人走的路》里有个令我大跌眼镜的案例,讲一个女人经常被老公家暴,忍不可忍,但每次要离婚,只要男的一求情,她都会选择原谅。这样的事发生了两三回,有一次在心理咨询师力劝不要复合时,这个女的依然不离。
不明所以的人会觉得,这是难以割舍的“爱”。
但真实呢?为什么她愿意当受虐狂?
真相惊心:她爱上的不是毒打她的老公,而是那种被打之后能够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快感。那个时候,老公对不起她,舆论支持她,她可以正当地言语上痛打他老公,而他完全接受。这不是爱,而是恨,是大仇得报的快感。
“付出”、“牺牲”、“宠溺”、“依赖”等等,时常披着“爱”的外衣,包裹的却是一己私欲。
真正的爱,是能为对方考虑,促进他/她的成长。
孩子着急哭闹,家长可以选择暴力镇压,训练出举止得体的乖娃娃,但同时也可以教他耐心,磨炼他的心性。两种方法都能以爱之名,但后者才能让大人和孩子共同得到持久的成长。
夫妻进行权力斗争,可以把关注点放在,争个高低对错,降服,让他日后不敢造次,乖乖服侍自己;也能在冲突中更加了解对方,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共求改进。
我喜欢后者。共同成长,毫无疑问,更费力,更痛苦,但这才是真正的爱,才有更加深沉的乐趣。
处在真爱之中,到底有多快乐?
作者举了园艺的例子。一个爱园艺的人,只要给他一个花园,就相当于给了他一个天堂。几十年的沉浸,让他熟悉每株植物的品性,了解水量、气候、昆虫与整个园子的关系。他的知识在爱中增长。没有园子,他是他自己,有了园子,他自我的边界延展开来,变得更加宽广。甚至无论身处世界任一角落,他都能在园子里找到更强大、更有力的自我。
与人相爱也是这样。就像《超感猎杀》(讲的是通感之人,在族群里能够相互感受彼此的感受,共用彼此的技能)的通感情侣,他们一人会武艺另一人也会,一人通外语另一人也通,无论身在何方,都能设身处地地知晓对方的想法。他们的自我,不是一个人的自我,像wil和ridely在相处中,鼓励对方克服心理障碍,帮助对方成长。ridely对wil说,你的出现赋予我新的生命。
真爱扩展界限,也唯有在真爱中自我界限才得以扩展。
热恋不是真爱,但会给人一种自我扩展的假象。热恋之时,爱得失魂落魄,天昏地暗,自己不是自己,而是和对方合二为一。你的心,你的眼,你的灵魂都在他身上,这种自我界限消融的记忆,最早能追溯到婴儿时期。那时,还没有自我意识,婴儿与整个宇宙都是一体的,感觉多么美妙。但慢慢长大,我们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这种一体感便再也没了。
热恋找回了一体感,但却不持久。狂喜过后,理智回归,一切索然无味,甚至最基本的喜欢都难再找寻。
失望不?失望。伤心不?伤心。
但也别太失落。热恋不去,真爱不会开始。铺天盖地的浪漫走掉了,来的是一个真爱的机会。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把握,他们想再次体验恋爱快感,很快走进“希望-失望”的轮回。真正的智者,会选择难的路,用热恋期的承诺,用对真爱的向往,努力完善自我,帮助爱人完善,扩展边界,重拾那种生命的宽广和延伸感。
这会很难。
因为成长从来不易。
就像书里最一开始宣告的那样——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
愿我们实现超越。今天先写到这儿,关于自律、潜意识,关于爱情中的物化,与完美之爱所需的自我接纳,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