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选择
选择小学,就不能拿我的孩子为例了,因为我孩子上小学那年,我办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学。这样,我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或许带了些优越感。孩子在那样的年龄,我们做父母的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些优越感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自信。比如,
可以因穿一身令同伴羡慕的衣服,拥有一件新奇的玩具、文具等而自豪。当然,做父母的要把握好,不要造成孩子物欲的膨胀和攀比心理。我上小学时,妈妈给我新做了一件四个兜的上衣,我跟伙伴去照相,大家都换上我的上衣照。
可以因爸爸妈妈的实实在在为人,在社区里有很高的威信,谁见了他都打招呼,而感到自豪;当然,也有的父母走在街上,很多人不搭理的。
可以因爸爸是个大能人,什么都会干,谁家的电灯坏了、马桶堵了都找他,而感到我爸爸真行。我爸爸是个钳工,礼拜天在家少不了帮别人的忙,修个这,装个那。我的爱动手就是那个时候练就的。记得小时候,我曾拆坏过三个手电筒。
我的孩子会因为他妈妈是校长,并且,下了课就可以钻到校长屋里而令同学羡慕。
……
小学阶段,自信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在同伴的羡慕中走过小学,我的孩子在同伴的簇拥中走过小学。
那小学应该怎样选择呢?
先举个例子,我的外甥女,给孩子选学校时,挑来挑去,请客、托人,去了一所好多人挤都不进去的学校。上一年级不久,就时常跟我打电话,说孩子在学校常常挨罚,站在讲台旁亮相。调查才知道,那老师是因为身体状况,从初中调到小学任教的。用对待初中生那一套,对待小学生自然行不通。我知道我外甥女的孩子是很好动的,是属于坐不住的那种。当然就不招老师待见了。放寒假,期末考试,孩子考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开学,到校仍然时不时挨罚。可孩子已经有了羞耻心了,不愿意告诉家长了。上一学期,回家后,妈妈问挨训了没有,都是告诉的,好像挨罚的不是他似的。
我就告诉我外甥女,赶紧的,要么转班,要么转学校。对孩子的成长太不利了。她果断地为孩子选择了转班。
小学的选择,重要的,要选的是老师。当然,有的家长会说,你办的学校,你孩子的一年级老师,肯定是你选,我们怎么办?我说,那就想办法打听打听,问问圈子内的有见地的人,(因为,中国这么大,很多事不尽人意。比如,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小学老师性侵女生、掌掴学生,等等。)侧面打听打听。尤其是一年级的老师。我们大人常说,小学低年级,老师比的不是学历,而是资历、爱心、菩萨心肠。我上小学时,有个老师只能教一年级,因为他的学历极低(那个年代,缺老师),但教得很好。家长都信服他。
比选老师重要的就是选班容量小的班。我知道,在我们地区,有的所谓好学校,班容量近80人。这简直是对学生的戕害。这里我用了“戕害”这个严厉的词,真的是戕害孩子幼小的童年时光。我孩子的小学,低年级是20人以内,高年级不过30人。因为我们要求低年级超过20人、高年级超过30人,要分班。这是为了孩子的利益而考虑的。
第三要选的是距离,越近越好。方便接送孩子。
最后,才是所谓的名气。往往“名气”太大的学校,往往班容量大。老师牛气哄哄,势利眼,甚至利欲熏心。
总结一下,小学选学校的原则次序:
班容量,20-30人最好;没有条件的就找班容量尽量小的。
老师,有菩萨心肠的老师是孩子的福气;
距离,越近越好;
名气,最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