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神仙群的群主---来自韩国的莎莎师姐,为了分享二次改造环保的意义,在群里分发十个公益名额,免费参加Luna同学南门裁缝店的价值一千元的旧衣二次改造活动,我有幸成为了第十位幸运儿。果然是心想事成,心里想什么就会来什么。抢红包时,我的心中就有种莫名的预感,这次我一定会中奖。
周六中午,天气晴朗,阳光出奇的好,照在身上有种春风微醺的感觉。饭后1点不到,我一个人驱车前往八方汇,出了停车场上电梯二楼,一抬头,”南门小裁缝店”几个字赫然醒目的跃入眼帘,迎面是两扇落地玻璃大门,面朝正南的开着,像是张开双臂迎接我的到来。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显得店铺里面特别的宽敞明亮,新装修的店铺,干净,整洁且有条不紊。刚进门,一个巨大的木质案板桌子前已经坐满了人,同学们竟然都早早等候着了,想是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开课了吧。辉辉同学特别热情地摆手向我问好,就差来个大大的拥抱了。一股熟悉温馨的暖流涌上心头,起初稍许的拘谨感瞬间消失了。
今天是旧衣改造帽子的课程,由娇小玲珑的周周子老师给我们讲课。她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各种适合做成帽子的布料,并让我们亲手触摸感觉面料的质感,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面料看得我眼花缭乱,都很好看,都很喜欢。然后,展示了几种帽子的模板,有渔夫帽,有南瓜帽,有画家帽,还有贝雷帽。根据我们带来的旧衣服的布料及质感,老师们帮我们选择了做合适都帽子。
我带的是一条粉红色的羊毛裙,我笑着对大家说,这可是我结婚时买的裙子,放在柜子里快二十年了,要不是几天前翻衣柜,都已经被我遗忘了。双手触摸着这条羊毛裙,有那么一丝不舍和留念,因为,在那一刻,我赋予了它爱情的故事。人世间,我们所有的相逢,所有的缘分都是短暂的。在人生这趟旅程中,遇见的人,事,物,如和父母子女,和同学朋友,和一只宠物,和一条裙子甚至和一个远方,这些终将成为生命中的过客。陪伴我们的只有自己,我们所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当下那一刻。
潘潘说:“这条裙子做贝雷帽好看”,我相信她专业的审美眼光。量完头围尺寸,接下来就是我们亲自动手的时候了,老师教如何做,手工活全是自己上,撸起袖子干起来。
“咔嚓,咔嚓”,我站在案台边,手持裁缝专业的大剪刀,小心翼翼地一刀一刀剪下去。桌面上,阳光像个淘气的孩子跳跃着,浮动着,摇晃着。刹那间,仿佛全世界都变慢了,静止了,就像电影中慢镜头的画面一样,影子拉得缓慢悠长,也仿佛走进了木心的《从前慢》。我的耳畔只有剪刀错落有致,流畅有节奏的“咔嚓声”,那么的清脆悦耳,人的心在像这冬日的大地一般,褪去了秋的浮夸和华丽,变得静默,宽广且辽阔无垠。
“咔嚓声”把我带到了初中时代,那时候我大概十五六岁。无聊的时光,我偷偷摸索母亲的嫁妆---缝纫机,翻出家里闲置的杂七杂八的碎布片,各种形状,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三角形,先拼接缝出整片布,然后拿出家里枕套笔画一下,裁剪成两整块大长方型,四周镶上褶皱花边,就这样一脚一脚踩出了五颜六色针脚歪歪斜 斜的枕套来。那是一个少女最幸福美好的时光,到了晚上,枕在亲手缝制的枕头上,做的梦都会更香更甜。
裁剪成六片树叶状的布片,接下来就是上机缝纫了。第一次用这种电动缝纫机,还是很笨手笨脚,一会针脚踩斜了,一会针头断线了。我会有些紧张,潘潘在一旁总是温和有耐心的对我说“没事没事”,还不忘鼓励我,在此,要给潘潘美女一个大大的赞。做到最后,我有些急躁和偷懒,没有按照潘潘的要求先拆了再做,而是把帽子内衬全部缝在了一起。细致严谨的潘潘看了摇摇头说“这样不行“,便拿过帽子亲手一个线头一个线头的把我的“违章作品”拆了,最后,重新缝合了一遍。
就这样,一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私人订制的贝雷帽完成了。我们兴奋的拍照留念,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欢。
不知不觉,三个半小时过去了,案板上的阳光由碎金变成了橘红色。窗外,路面,房屋和树上都披上了橘红色的霞光,西落的太阳像一只又大又圆的爱媛橙子,甜蜜蜜的。
回来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像裁缝店这样的手工艺店逐渐地在消失,随之消失的是耐心专注,细致创新,精益求精的雕琢和打磨一段时光的匠人精神。当代作家神赋渔在《匠人》一书中说:“一幅失落的乡土中国缩影,一条流淌着近600年往事的时光之河,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木匠,剃头匠,修锅匠,雕匠,花匠,铁匠,杂匠,裁衣匠,称匠,织布匠,正在凋零的乡村,渐渐失传的手艺,可他们的命运传奇还没有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