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儿子喂饭时被我自己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惊呆了。我用勺子给他喂饭,他一直左右躲开,表现出极不想吃的样子。但是我想,他早上就只喝的奶没有吃别的东西,这会一定饿了没吃饱,所以我想坚持给他多吃点。没想到在我再三把勺子送到他嘴边时,他用手一把把勺子给拨弄掉了,面条撒的到处都是。
我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说完这句话的我顿时感觉特别的羞愧,我竟然脱口而出孩提时代的我最讨厌听到的话!
孩子不想吃饭可能是他吃饱了,也可能是他觉得不好吃不想再吃了,我坚持喂他是因为我认为他还没有吃饱。他把我的勺子碰掉之后我的恼怒在于我觉得他把东西洒落一地,还要重新打扫。
可是这一切难道不是我的错吗,他目前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我却一直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的身上,一再的喂给他吃,在我的逼迫下,用手把勺子推开导致饭洒之后我却还想怪在他的头上,以大人的权威对他进行威胁。
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好在这样的话我只说过这一次,每当我面对孩子时,我都会特别的注意自己的心情、言行、想法,不把糟糕的心情、消极时的心态传递给他,是因为我知道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列出十大孩子不喜欢父母做的事(主要是我目前的一些想法,有其他想法再更新),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孩子不喜欢的父母。
1、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特别是负面的)
有的家长会当孩子面和其他家长讨论自己家孩子。“这孩子胆小”、“我家孩子淘气,特不听话”、“他脾气不好,爱打人、乱发火”
永远不要低估语言和心理暗示对一个人的力量。家长越是随便给孩子贴标签,越会强化孩子故意那样做,孩子渐渐也会觉得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并且作为孩子的父母亲都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不好的行为不加以引导,只是一味的贴标签,孩子想不成为标签里的人都难。
2、不与别人家孩子比较
“你看小姐姐十个月就会走路了”、“你看看小哥哥会背三字经弟子规”
很多事情都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没有必要与别人比较。而长大后的一些事情,也是人各有所长,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光芒,帮忙引导发挥到恰到好处。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也有普通人,我们要做的是不与别人比较,只与过去的自己比较。
3、不啰嗦唠叨
生活中切忌什么事情都要唠叨没完,越唠叨越会引起孩子反感,造成重度拖延症。“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赶紧起来吧,一会迟到了”、“快点快点,快赶不上车了”。
有些时候适当让孩子体会到拖延的坏处下次他就不敢轻易拖延了。否则,只是一味的唠叨催促,导致每次都能侥幸逃脱坏的后果,从而对唠叨反感又变相依赖,导致越来越拖延。
4、不打扰
当他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比如玩、看书时),不要去打扰他。
叫他过来吃饭/看这里/那个不能动(给拿走)。
专注力是一项很重要能力,他能使人变的平静、内心平和,同时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他日后的人生旅途中,学会与自己共处,在他孤独时不会感到寂寞。
而这些都是小时候玩耍过程中养成的习惯,所以在小孩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闭上嘴,静静欣赏那个专注的背影。
5、不威胁
你要是不吃饭我就不带你去公园玩了、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
就事论事,不要将两件不相干的事混在一起来威胁孩子。
我们可以说你不好好吃饭,在下次吃饭之前不许吃任任何零食水果,而不是不带他出去玩;我们可以说你不听话,妈妈很生气。虽然妈妈爱你,但妈妈非常不喜欢你这种做法,而不是你不那样做妈妈就不爱你了。
母爱父爱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应该是无条件的,不添加任何杂质,只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才能成为一个会爱自己和爱别人的人。
6、不取悦他人
“给阿姨跳段舞”、“给叔叔背首唐诗”
不想让我的孩子从小养成取悦别人的习惯,我希望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因为自己的喜欢,不是因为别人的喜欢,这样他才能真正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
7、不随便责备
小孩子都会做错事,做错事要一起分析原因和后果,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指责和谩骂。要允许孩子犯错,从错误中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小时候犯过错,长大后才不会犯错。
对于孩子犯错要做到七不责
已经知错了不责备、大庭广众下不责备、孩子正开心时不责备、孩子正难过时不责备、孩子吃饭时不责备、孩子睡觉以前不责备、孩子生病时不责备。
只有充分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
8、不替他做决定
从小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大事小事包办。从他选择今天穿哪件衣服开始,让他自己做决定并且尊重他的决定不干涉。
遇到问题可以帮他详细分析利弊得失,但要自己拿主意,并且要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9、不把他当“孩子”
他是个孩子,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当他跟你分享好吃的的时候,家长要一起吃;
当他跟你分享学校趣事的时候,家长要认真倾听和讨论;
与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要专心认真,乐于参与其中。把孩子当成同龄人一样平等相处,好好说话,不居高临下,建立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10、不把他孤立在家庭之外
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当大人工作或生活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适当和孩子一起交流,让他跟家长一起探讨,给爸爸妈妈出出主意,提些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当家庭中有什么重大决策时,邀请他一起参与其中,并认真考虑他的意见。
让孩子觉得他是这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任何教育的成功也弥补不了孩子成长的失败”。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占据了绝对的比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所以,我一直标榜自己要做一个好妈妈,温柔、和善而坚定。希望我时刻谨记在心,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给予我的孩子最大的爱和自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