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个月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终于结束了,以七位姐姐的成团划上了的句号。可能并不算句号,而是这艘魔幻大船的一个新起点。当大幕拉下,竟有一种在现实和魔幻间穿梭的恍惚感。
借着时下大热的“女团”风,30+的姐姐们,打着“肆意笑泪、青春归位“,”独立、自信、不被定义、无限可能”的口号,刻苦训练、突破自我,唱跳全开,历经6轮竞演,经历残酷的淘汰,最后七位姐姐成团。
节目的理念,是要打破社会主流观念对女性的传统认知和偏见,年龄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阻碍,鼓励女性活出自我。三十以后,依然可以乘风破浪,创造很多可能性。
“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是节目开篇的宣言。这样的理念,正暗合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年龄焦虑。人到中年,如何打破瓶颈,跳出年龄限制?女性如何打破社会偏见?
三十个经历丰富、个性迥异、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江湖地位各异的30+女艺人,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长达三个月,同吃、同睡,同训练,同台竞技,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怎样的戏剧性效果,也许是节目组都无法预料的。
三十个女艺人的真人秀,前所未有。
这艘大船还未起航,就吸引到足够多的眼球,制造出足够的热度。开播次日,豆瓣评分高达8.6分。
初舞台时,姐姐们紧张、忐忑地登上那艘装饰华丽的大船,接受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的评判,对大船会驶向何方,都是一脸懵。
破浪之旅才刚刚开始,就引来了争议。
明明宣称要打造不一样的女团,打破社会对30+女性的偏见。评委杜华却在用时下流水线式传统偶像女团“青春靓丽、整齐划一”的那套标准给姐姐们打分。
“唱得太好、太突出“成了给叮当低分的奇葩理由。风格独特、唱跳俱佳,早已是评委级的阿朵也是低分,外形靓丽、唱功一般的黄圣依反而高分。迷之操作,引来网友一片炮轰。
接下来的几轮分组、公演、淘汰,赛制和模糊的评判标准渐渐清晰。姐姐们和观众们发现,所有的走向,游戏规则,都在践行着杜华起初的成团标准,“能唱能跳、整齐划一”,漂亮的模式化女团。
dance组与vocal组pk,vocal组不管唱得再好,都是惨败。慢歌与快歌pk,慢歌几无胜率。姐姐们很快反应过来,又燃又炸的舞台才是王道。
迷一样的现场500名观众的投票,决定着姐姐们的去留。还有各种榜单的“观众喜爱度”。
咖位大,知名度高、话题度高,妥妥地票数高。而名气不够,再有实力、有才华,也只能早早被淘汰。最后的成团,像那些偶像男团、女团一样,由粉丝投票决定。
初舞台,每个人都是自己,展示自己的闪光和个性,宁静霸气回怼杜华,“不跳舞、不成团”,张雨绮扬言只站C位。还有摆脱早年的性感歌手形象,推广新民族音乐的阿朵,AI音乐人朱婧汐,全能音乐才女袁咏琳.,知性的万茜、“既不女也不团”的创作歌手许飞.....
但,实力与个性,还有所谓的"初心",在残酷赛制和单一标准下,姐姐们开始摇摆、妥协。
大家使出浑身力气,拼命练舞蹈,朝着女团标准努力。花样越来越多,蹬椅子、吊威亚、钢管舞、舞狮子....舞台越来越炸。似乎姐姐们能做的越来越多了,但每一场又燃又炸的表演都越来越像,让人审美疲劳。
还有关于"初心"的插曲。坚持《花样年华》音乐风格的赵兆老师,冲着想改掉编曲的姐姐们大喊,“如果做任何东西都是观众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那我们这个乘风破浪的女团的突破在哪里?”但结果还是打脸赵兆老师,《花样年华》输了,实力最强的队长孟佳也被淘汰了。
这到底是突破、还是迎合?这和刚刚热播过的女团选秀有多大区别?
所谓的重新定义的女团,难道只是年龄和体能的差异?姐姐们用远超女团标准的年龄,远低于女团标准的体能,承受着女团标准的唱跳,就是重新定义?
所谓的不被定义、展现自我,衍变成了徒有其表的华丽装饰。
其实,细想一下,一档依赖流量和热度的综艺节目,去打破社会固有的认知和偏见,本就是勉为其难、不切实际的。
而节目本身的女团定位和其输出的“不被定义、活出自我”的价值观也是自相矛盾的,逻辑上并不能自洽。所以高开低走,规则标准模糊摇摆,引起争议和质疑就是自然而然了。
真人秀的吸引人之处,是我们总能找到现实的投射,从姐姐们身上,可以看到现实世界的映照。
借助于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会激发起无数条链式反应,构建起一个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巨大场域。在这个场域里,观众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并掌握话语权。
这场秀没有打破或颠覆什么固有认知,反而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女性的困境。也许它原本也并不想打破什么。
这些30+的姐姐们,除了少数几个还活跃在舞台上,大部分处于二、三线甚至完全隐退。在这个流量明星小鲜肉当道的年代,更新换代越来越快,30岁以后,发展的空间迅速收窄。
特别是女明星,一过30岁,常常处于无戏可拍,无舞台可上的尴尬境地。所以她们才这么在意竞技的输赢,都想多些镜头,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机会。
现实里的职场女性们呢?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似乎空间更大了,机会更多了。但中年女性更早到来的职业天花板,隐形的歧视和偏见,那个看不见的巨大的玻璃盒子,压缩着女性的空间。
女性对变美、年轻、减肥的追求从来没有这么狂热过。“你瘦了”,“你保养得真好”,是姐姐们见面寒暄的常用语,也是当下女性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看这些跨越30、40、50三个年龄段,个个肤白、貌美、身材苗条,也正好代表了当下的主流审美,“白瘦幼”。单一的审美标准,走在大街上,常常会对美女们犯“脸盲症”,相似度实在太高。
30+的女性,如何突破自己?怎样才是做自己?
是穿得炫丽多彩做出少女状,证明我还年轻?
是迎合热点,拼着老命练舞蹈,证明“我能唱跳”?
并不否定姐姐们的努力,只是,如果突破只是年华已老还保持青春靓丽的容颜和身材,还像年轻人那样拼体力,吃力地证明自己可以。这样的突破是不是太狭窄?
30+的女性,经过岁月的沉淀,有着丰富的经历,有着着青春少女没有的风韵和魅力,是更加丰富多样和别样的美。
经历了岁月的磨练,30+的女性会更加清明、练达。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局限和“不可为”。
也更加从容、淡定,知道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妥协,什么时候放弃。
是不必做出少女状,依然保持“少女心”。“少女心”,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习新鲜事物,却不盲从所谓潮流,追逐所谓热点。
是更加豁达、包容,能够接受不同的声音,承受批评和攻击,也更加坚定做自己。
30+的女性,是多维、立体、复杂的,是在社会、家庭多重身份的拉扯和挤压下,努力让自我不被消解掉,是在年龄和阅历的支撑下做自己,表达自己,是在与生活的碰撞中拓宽自己的边界。
年龄渐长还保持外形年轻,只是少数女性的特权。大多数女性,并不能抵抗皱纹、白发、身材变形这样的自然规律,坦然接受变老,是另一种从容的美。
在平凡而普通的角色里活出自己,就像成团夜那几个女性飞行员、护士、乘务员、扶贫工作者……一样,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精彩和美丽。
乘风破浪的大船驶入现实的汪洋,船要驶向何方?掌舵者应该是姐姐们自己,而不是被外在的力量操控,被巨大的热浪裹挟而去。这样的破浪之旅,也许才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