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是证人》
我很庆幸,看这部电影之前,不知道这是一部翻拍电影,更庆幸自己没看过原版作品《盲证》。没有比较,没有偏好,只是被片名吸引。也庆幸自己没有专业的影视知识,不懂电影拍摄手法和技术,无需吐槽影片的制作。我仅仅是一名普通观众,想写的只有直观感受和由情节引发的一点思考。
情节概要
反对弟弟梁聪(刘芮麟饰)玩乐队的姐姐路小星(杨幂饰)以擒拿的方式把他从排练室带走,梁聪激烈反抗,乱踩油门,不幸身亡,路小星则因此失明。三年后,路小星学会了盲文,欲重回警校遭拒。父亲想将家中别墅卖掉,母亲喊其回家看看什么要拿,她只是去弟弟房间摸了摸他的小提琴。母亲给她障碍感应器,她激动地扔在了地上,走出了别墅。电话叫车得到的答复是附近无可用车辆。用“只约”软件约乘客的犯罪嫌疑人(朱亚文饰)误以为她是被约对象,喊她上了车。嫌疑人递给她咖啡,抢过来要打开时撞到了行人,骗路小星是条狗,但路小星判断出是人,自己也差点被罪犯强行带走,盲文日记落在了车上。去警局报案的路小星没有引起警官的高度重视,直到警察发现确有女性失踪,并且不只一位。看到悬赏广告的轮滑青年林冲(鹿晗饰)来到警局,声称自己是目击证人,肇事车辆是一辆高尔夫6,路小星反驳,确信听见了出租车打表声。读了路小星日记的嫌犯开始追杀目击证人林冲,认为与路小星同病相怜,想与其同归于尽,别墅中,路小星与林冲像姐弟般互相保护,勇斗歹徒,最终,路小星战胜对弟弟的愧疚,拼劲全力用梁聪的小提琴砸晕了罪犯。
观感
看这部片子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紧张,可以多一个词的话,那就是恐惧。无论是误坐嫌犯车的路小星差一点被嫌犯带走,还是嫌犯跟踪路小星上了公车,一路追赶进商场,强打麻醉剂,使其晕倒的镜头。作为演员,朱亚文将嫌犯的心理变态刻画到了位,作为观众,我很害怕不幸成为盲人的女主被抓走,然后被暗无天日地折磨。毕竟影片宣传很到位,打了恐怖、惊悚的预防针——有一张影片宣传图配的文字是,女主遭遇变态大叔注射麻醉剂。这让我联想到之前看的电视剧《他来了,请闭眼》,里面的变态狂魔杀人不眨眼,男主被囚禁、折磨了很久。电影分两天才看完,第一天,看到午夜时,路小星正在被追踪,一个凶恶的坏人追一个盲人,很惊险,手心冒汗。仿佛只要播放着,危险就向屏幕袭来,点了暂停,看一看安静的房间,耳朵不自觉地听着外面的声音,从床上爬起,去反锁了门。这一举动让我安睡到天亮。第二天,醒得比往常早,心系着女主的命运,打开继续播放。还是有点害怕,尽管隔壁房间有舍友。
终于,看到结局,正义战胜了邪恶,心安。
领悟
电影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只约”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且不论约者们的心态,安全隐患或多或少是存在的。
电影中意外死亡的弟弟、妹妹,死在了姐姐和哥哥的管制与爱里。整容医生对妹妹的爱,偏执、畸形,妹妹“只约”,对自己不负责任,他不满、他失望、他愤怒,可是作为哥哥,提醒与教育已然足够,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想控制别人的生活轨迹,必然会招致反抗。失手杀了自己的妹妹,作为一个理性成年人,该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一错再错,恨这个软件,恨所有使用这个软件的女性,那是别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个故事里的爱,像一条隐形的线,牵着,不,是绑着另一头的亲人。被绑的人想要挣脱,想要自由翱翔,爱极了的人坚持束缚,怎能不生悲呢?凡事皆有度,偏执生心魔。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喜恶取舍,你认为不好、不对的,他/她未必就觉得不好,你去干涉什么呢?
陈聪的死也许能让路小星明白,读书不是唯一该走的路,让其自由发展、坚持梦想才是最好的爱。
嫌犯妹妹的死没能让偏执的哥哥清醒,一错再错,断送了前程,毁了自己和受害者的人生。
路小星干涉弟弟,出了意外,成为刑警的梦想关上了大门。
用“只约”软件的受害女性也许只是想约一下,却不料邀约者是憎恨“只约”的人。
打车软件很方便,但方便一定安全吗?路小星不知道“此车”是“彼车”,你知道吗?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枷锁。愿你我都会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