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现实主义大片“90后收入多少”,悄然在微博热搜扎心热映。评论里忽高忽低的数字,让人唏嘘:“90后谈收入,说明他们老了。”
岁月饶过谁?铁打的青春,流水的人。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可以永存,如同没有哪一棵树的叶子永不凋零。一部分“小姐姐”自居的“常住人口”,无奈放弃抵抗,换作“老阿姨”自我调侃。不谈论收入,90后一样会老,不仅年龄会增长,心智也会成熟。
问曰:为什么80后眼睛里常含泪水?
答曰:因为房贷压得深沉。
又问:什么让80后忍住泪水?
答曰:哭完还得房贷。
对比之下,90后就没有买房的执念。一句“为啥要买房”噎得80后声泪俱下。房价刚刚调控的时候,80后恰好赶上上涨的拐点;等到90后需要买房的时候,房价的形势明朗且稳定:除了涨还是涨。90后谈论收入的时候,怎么能和80后持一样的心境?
知乎上流传着有名的“社会三定律”:一是任何比我早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裹步不前的老顽固;
二是任何出生时间和我相差10年以内的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精英;
三是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无可救药垮掉的一代。
把90后代入其中,不乏共鸣:当80后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申请放进信封时,90后早已开始“说走就走的旅行”;当00后绝对的年龄参考系出现时,90后感慨“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我们既有不考虑现实因素的洒脱,因为相比于活得谨慎小心的80后还年轻;也有不顾虑未来如何的勇气,因为相比于更加善于表达自我的00后,我们已经老了。
90后在追求什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自我实现与表达,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级。
有份关于“90后职业成就感”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是“升职加薪”与“完成工作的成就感”,排在末位的是“老板的认可”。并不是说90后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只是在权衡利弊后,很多外界的看法与内心的追求偏离太多,不如“断舍离”。
“叛逆、不服从”是90后管理者的印象标签,也是职场偏见。很多职场潜规则教导90后要隐忍,多干少说或者只干不说,甚至前些日子考研名师张雪峰坦言,“不要在求职时问五险一金,你做的事,老板自然会看到。”别骗人了,老板真的看得到?很多时候看得到也装看不到,连基本保证都不让问,难道“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旦刻板印象形成,就算是合理诉求,也会成为不服从、叛逆的佐证。再加上初涉职场,势单力薄,唯有选择忍气吞声。到最后,摆在面前的选择简单而又粗暴:要么忍,要么滚。
管理者所说的叛逆,也就是90后所追求的自我实现。微博的评论拉拉杂杂,有一句让我印象很深:“一个月工资2784块,但生活得很快乐。”虽然数字很不起眼,却被顶上了我心中的热评榜首。
很多人觉得,月入3000对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来说杯水车薪,属于“穷乐呵”,然而对于很多月入过万却负债累累的人来说,是不可臆想的现实。换个角度想,月入3000还快乐的状态,难道不是自我实现的新本领,不是美好生活状态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打个比方说,一场马拉松运动的参赛选手虽然都是跑者,往往实力不同。有的一马当先领跑全程,有的步履沉重却仍然坚持到底。可谁能因为有人跑得快,而去否认速度慢的人不是跑者呢?
90后相当于参赛的跑者,收入就像是奔跑的速度。既然最后一个撞线的跑者可以很有成就感,凭什么收入3000的90后就没有呢?
没有必要因为别人所拥有的,来否定自己。每个人还是能够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东西,哪怕只是缺了门牙讲话漏风,骨子里也透露着一种小可爱。
不必介意那些得不到的,多想想已经拥有的。别人比房车的时候,我就说我很快乐;别人比月供贷款时,我就说我很快乐;别人比荣誉地位时,我就说我很快乐。
无论别人过得怎样光鲜亮丽,都不会妨碍90后进行自我实现。秉承自我的价值观念、发展轨迹,注重自我意识的觉醒,最终实现自我的阐释与表达,这是90后无论谈论什么,都会提及的。
(图片来自花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