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雨季

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接近吃晚饭的时候,雨小了很多,却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

辛丽站在院子的门口,将手中的雨伞略微倾斜了一下,抬头望见的仍是一片灰色的天空与细密的雨丝。她摇了下头,目光重新落在门前的积水上。

地面上足以没过脚踝的积水如果再涨,雨水肯定就要倒灌入院了。此刻她多么希望天气预报是不准的,可天空呈现出的样子和眼前的事实都证明这回的预报是准确的。这场自昨天早上就开始的时大时小的雨,很可能会如同预报的那样,要一直持续到明天上午。

地面积水严重,肯定不能骑电动车去接女儿了。如果步行,这段路程大约需要二十多分钟。与这偶尔的趟水步行以及可能的雨水倒灌相比,更让她感到焦虑的是这场连绵的雨影响到了她的原定计划。

一阵微凉的风吹过,雨又大起来,雨点儿落在雨伞上,撞击出细密的蓬蓬声。辛丽转过身,随即紧紧地推上了院子的铁门,好像这一关就能把上涨的积水完全挡在门外一样。

她收好雨伞,返回屋里打开冰箱的门。几样疏菜静静地躺在冰箱里,菜叶有些微微的泛黄了,这是她前天下午买的,昨天本该是她第一次上农贸市场卖盒饭的日子。下雨是不耽误做菜做饭的,但却可能会影响到盒饭的销量。

昨天上午,她曾冒着雨去市场察看情况,发现市场的人流量果然下降了很多。辛丽以前是做过生意的,她知道做服务行业要一炮打响,才能迅速地积累起人气,所以她决定暂缓一下再出摊开业。

辛丽正抚着冰箱的门出神,忽然院外传来了敲门声。辛丽在这里并没有什么太熟的人,大雨天的,难不成是物业的人?可又怎么可能呢?

下午的时侯,她曾给物业打电话询问积水的问题,物业说工作人员正在努力,可这场雨降水量太大了,好多小区一楼都已经进水了,咱这还算好的呢!辛丽认可物业的说法,因为此前房东打电话来询问这边的情况的时候,告诉辛丽,他所在的那个新小区的地下室早就开始进水了。

带着些猜度与疑惑,辛丽打开了院门。

离院门约一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穿着雨衣,却把雨帽推到脑后的男子,原来是隔壁的丁师傅。

搬到这里三个多月了,他们之间除去偶尔碰面打个招呼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交集。不待含着礼貌性微笑的辛丽开囗,丁师傅已经开口说这雨太大了,弄了点沙子,堆门口防止往里灌水。辛丽这才看到丁师傅身后还停放着一辆堆满沙袋的脚蹬三轮。

辛丽配合着丁师傅用沙袋和塑料布在自家门口做好了防水围堰,辛丽说丁哥快进屋歇会儿吧。丁师傅用手抹了把脸上顺着头发流下来的雨水说不歇了,咱这一幢还好几家,这水马上就上来了,得赶紧堵,这点料肯定不够,用完这些,我还得回单位拉一趟呢。

辛丽租住的是一个老小区,年轻些的住户基本都搬走了,小区里多是租户和部分不愿搬走的上了些年纪的人。就她租住的这幢楼而言,一楼除去她和老丁,其余基本都是附近几家单位已退休的老人。

辛丽说丁哥我和您一块儿吧,说着也不顾老丁的反对,就去推停在积水里的三轮……

待到六家全部堵完,天已经黑了,丁师傅说谢谢你哈妹妹,快回家收拾收拾,待会儿该接孩子了。辛丽客气了几句,俩人就各自回了家。

02

辛丽看了下时间,脱下半湿的衣服,以极快的速度冲了个澡,用吹风机吹干了头发,时针指向八点四十。女儿九点十分放学,到校门口的时间通常在九点一刻左右。考虑到今晚情况的特殊性,她决定现在就动身。

一跨出院门,辛丽的脚就踏进了积水中,看来刚才又下了一阵儿急雨,如果没有新堆的围堰,积水就可能进院了。水有些凉,但辛丽的心里却是暖融融的。这个又高又瘦平时话语不多的丁师傅,原来还真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这让她感到舒适、安全和温暖。先前在生活的积累中,建立起来的对成年异性的防范与排斥感降低了不少。

此刻,雨已经小到似有若无的状态,辛丽索性收了雨伞。趟过积水的小区,踏上公路边的人行道,辛丽觉得脚下踏实了许多,因为地势较高,这里并没有积水。身边零零星星的有些同向而行的人,辛丽知道这其中有不少也是像她这样去接孩子的陪读家长。

辛丽是在春节过后才下定来陪读的,因为通过寒假期间的交流与观察,她发现女儿真的如其班主任所说的那样——正在读高二的女儿早恋了。

辛丽认为这是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导致的。

选择陪读,对辛丽这样身世的母亲,并不是件轻易就可以做出的决定,但她知道她必需这么做。

十八年前,二十岁的她已经独自在遥远的家乡小镇上开了一年多的理发店。她的手艺是跟在县城开理发店的哥嫂学的。辛丽长相只是中等,但皮肤白净、身材高挑,故而就算穿着很朴素的衣服,在众人堆里也是十分的出挑的。青春的气息、不错的颜值、娴熟的手艺,加上服务热情周到,故而她的生意很不错。

人有时侯就是很奇怪的动物,辛丽的良好家境条件,不用低声下气就能学到的手艺,相比很多四处飘零的同龄打工者要高很多的经济收入,是很多儿时同伴都羡慕的对象,而辛丽却渴望到外边陌生的世界去闯一闯。 虽然家里不管是父母还是兄嫂,没有一个人支持她的想法。可这又怎能阻挡她对外边花花世界的向往。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她结识了一位经常在她的理发店旁边饭店停车吃饭的长途客车司机。那司机比辛丽大六‘岁,人长得很精神,最主要的是这个人很会聊天。在那司机的讲述里,辛丽对外边世界的憧憬向雨后的春笋一样,迅速地不断向高里成长。辛丽知道那司机很喜欢自己,在那司机一次一次地向她表达对自己的爱慕之后,辛丽在心中打定了一个主意。

明摆着在本地就可以嫁个好人家,却偏要跑到几百公里之外,嫁给一个全家人并不了解的外地客车司机!辛丽知道自己是无法改变全家人对这段恋情的反对的,给爹娘留了封信就跟随这个司机来到了他所在的城市,那时,他们间的交往还不到半年。

辛丽嫁给了这个司机。

辛丽的公公婆婆都曾做过下乡知青,对来自乡下小镇的单纯善良的辛丽有种源自心底的认同感。何况那时改革开放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由于产业结构振荡调整的原因,许多原有的国营企业正处于改革的阵痛期,就拿辛丽新婚丈夫的客运公司来说运营情况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员工的收入和前景也都不是很乐观,此时人们的许多传统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自己的儿子能找一个勤劳能干又有手艺的小镇姑娘,反倒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实事上也正是如此,她在所住的小区里租了间房子,仍然做她的老本行。每月的收入都要比丈夫高得多。同时,她的勤劳能干与善良,也赢得了公婆一家人的喜欢,当然这并不能遮挡住她和丈夫之间在很多观念上所呈现出来的分歧。辛丽认识到自己要真正的融入这个家庭和这座城市,就要放弃一些自己的原则,故而在争吵了一阵儿之后,她在很多问题上选择了隐忍与妥协。

婚后第三年,辛丽生下了女儿,她这时才发现丈夫的重男轻女观念竟然是那么严重,好在公公婆婆还是很疼爱这个孙女的。

辛丽俩口子都很忙,孩子主要由二位老人带着。辛丽开理发店的收入远远高于一般工薪族的收入,作为感激与回馈,辛丽非常孝顺两位老人,在经济上也很大方。

孩子五岁的时候,辛丽才发现自己早起晚睡的,原来忙来的只是个寂寞与苦恼。有她的理发店做经济支撑的丈夫,竟然在外边有了私生子,而且向她提出了离婚。更让辛丽想不到的是,一向并不关心女儿的丈夫竟然以辛丽收入不稳定为由坚持要女儿的监护权,辛丽当然不肯答应。争来争去,丈夫说你要带着孩子也行,但要放弃部分财产。辛丽顿时从痛苦与愤怒转化成轻蔑与释然,她果断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03

虽然与丁师傅是相邻而居,但实际上的交往却很少,辛丽发现这个平时不喜欢扎堆闲扯,也不像很多男人那样爱跟女人搭讪的邻居,其实是个很有思想与个性的男人。

丁师傅的妻子在多年以前就因车祸去世了,但他一直没有再找女伴,而是独自专心抚养女儿。他的女儿两年前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目前正在学校继续深造。

作为单亲母亲,辛丽明白独自带孩子的甘苦,也明白丁师傅不再选择女伴的用心,心里对这个男人产生了更多的敬佩。

辛丽是个要强的女人,在经历婚姻的创痛后,虽然也后悔过自己不顾亲人们的反对而嫁给那个男人的鲁莽,可世界上哪有后悔药可吃呢!她明白这杯自酿的苦酒只能自己喝下去。在短暂的伤痛幽怨之后,她选择了勇敢面对。

要做生意,又要带孩子,更困难的还是要应对某些异性或明或暗的骚扰,当真是相当不易,但总起来说,母女俩还是充实而快乐的。直到老胡的出现,这种局面才发生了一些改变。

辛丽店里的热水器坏了,她按照当初预留的维修电话打过去,上门来维修的就是老胡。他是那款热水器在本市的代里商,由于维修工都派出去了,他听了辛丽在电话里的陈述,觉得问题不大,恰好他又要到辛丽所住的这个小区拜访一个朋友,就自己过来了。

从那以后,他就经常上辛丽的店里来,有时候是来理发,有时候就纯粹来店里和辛丽说几句话。从老胡的话里辛丽知道他老婆跟别人跑了,辛丽也当然明白他总往这儿跑的用意。找了个机会,辛丽很明确地告诉老胡,自己在孩子成年之前是不会再考虑个人问题的,但老胡依然来,而且来的时间也往后推迟了,他总是会在辛丽要关店门的时候过来,而且常常会给辛丽和孩子带些零食或小礼物什么的。辛丽开始当然不肯收,可老胡往往也不多说什么,放下东西转身就走,弄得辛丽一点办法也没有。

老胡开始追求辛丽的时侯,辛丽的女儿刚上四年级,到孩子上初二的时候,辛丽终于答应了老胡的追求。当时她觉得老胡比自己大十多岁,男人到了这个年纪应该已经稳定下来了,而且这个男人对女儿也很好,和这样的人组建一个家庭好像也没什么不可,最主要的是自己稳定了,爹娘和亲人们就不用再过于牵挂自己了。

样貌及年龄上的对位优势,双方同为个体经营户的社会身份,都还算不错的经济收入,以及老胡对自己的喜欢,让辛丽很有信心经营好这段情感。可真的住在一起了,生活理念及习惯差异导致的在生活琐事上出现的分歧与矛盾,很快就让辛丽陷入了欲哭无泪的抓狂状态。

除去俩人自身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的观点偏差,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面对老胡的老母亲和他那个有些缺乏教养的儿子的无理取闹的时候,老胡往日的大义凛然竟然踪迹全无了,另一点让辛丽感到更加难受的是,对待辛丽的女儿,老胡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哪都好,而是不是唠叨这里不合适就是那里不应该。对此,辛丽感到愤怒、委屈又充满无奈。

虽说两人只是办了酒席而未领证,可这事实上进一家门出一家门又怎能是太过随意的事,故而辛丽只好咬牙坚持,同时安慰自己,老胡对女儿态度的转变也许是他夹在中间压力太大导致的,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做好自己,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尽好一个儿媳和继母的责任与义务,时间久了终是会感动对方的。

辛丽的坚持非但没有换来预想的结果,却等来了班主任老师的约谈电话。老师告诉辛丽,这一年多,尤其是这半年,女儿的成绩下滑得很厉害,情绪也不是很好,孩子这马上升入初四了,这么下去可不得了……

04

辛丽跟女儿交流了关于早恋的问题,女儿告诉她那男生对她很好,她觉得很温暖。辛丽这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在女儿考上高中住校后,自已对女儿的关心少了。

自从从老胡家搬出来之后,女儿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刺,考上了一所还算不错的高中,这令辛丽感到很欣慰。考虑到女儿将来上大学还要花不少钱,女儿又住了校,辛丽精力的重心就又偏移到生意上,所以才生了这些枝节。她告诉女儿现在知识那么重要,如果读不好书,以后会很麻烦,将来的不确定性太多,交朋友妈妈不反对,但现在是读书而不是谈恋爱的时候。跟女儿谈心的时侯,辛丽暗自下定了要去陪读的主意。

趁着女儿还未开学,辛丽先去女儿就读学校的周边做了些考察。

05

辛丽蹬着电动三轮往回返。这辆三轮车是她花了二百块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还蛮好骑的。她的盒饭从开张到现在,才刚刚半个月多一点,就得到了认可,销量已从最初的二十份不到,攀升到五六十份。今天十二点半不到,五十多份盒饭就卖光了。

她原先定位的顾客是农贸市场的摊贩,价位在十到十五元之间,可现在市场附近的居民也有来购买的,尽管正午的太阳晒得她的后背都有些发烫,却仍然不能阻止住她内心的高兴。

女儿所就读的学校,位于这座城比较外围的一个区,租房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在辛丽眼里,这种正处于发展建设中的区域,实际上存在着更多挣钱谋生的机会。来陪读之前对学校周边环境的了解,让辛丽迅速地打消了来陪读之前的那一点点忧虑:虽然自己的积蓄足以支撑几年之内什么也不干,但她知道,自己并不能或者说不应该像那些泡病假或者本身就没什么事而来陪读的家长一样。而这里的环境与条件,使她坚信自己会找到一个陪读挣钱两不误的差使。

她把理发店盘给了一个圈内的同行,因为价格上也做了些优惠,所以一切办理得都很顺利。

搬到新住处之后,辛丽立即去学校给女儿办理了退宿手续,随后用一周的时间就找到了一份在面馆打工的工作。

这家面馆原本是以妻子为主的夫妻店,丈夫只是打打下手。辛丽找到这儿的时候恰好老板的老公又犯病了,正好需要个帮手。虽说月薪才一千多,但在辛丽眼里却是个一举数得的好差使。

挣钱不多也是份收入,最主要的是,经过协商确定的早8点至晚8时的工作时间让辛丽特别满意,因为女儿中午可以自己从学校骑自行车回来,辛丽可以提前把午饭做好,稍微一热就能吃(何况,根据她的规划,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晚饭因为要上晚自习,包括很多走读生在内的学生都是在学校吃的,所以一切都不耽误。

女儿说天长了,路上有路灯,晚上自己骑车回来就可以,辛丽说那可不行,小姑娘家的,妈妈必须去接你。

之所以选择餐馆打工,辛丽还有另外的考虑,自己要独立在这边做那件她熟悉环境时就确定的事儿,在与周边的人混个脸熟的同时,还需要对这边的环境与风土做更多的了解。

比自己年长几岁的老板娘让辛丽感到格外佩服,因为她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家庭,还把一双儿女都送进了名牌大学。老板娘也很喜欢这个干活麻利又勤快的新助手,同时也特别理解辛丽的处境与心情。为人善良真诚的老板娘让辛丽感到很温暖,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辛丽倒觉得自己有些不厚道,就和老板娘说了自己的想法,在这儿打工其实只是权宜之计而已。没想到老板娘对辛丽想去农贸市场卖盒饭的想法不仅很支持,还说要帮辛丽办理健康证等手续,辛丽激动得不行,干脆直接认老板娘做了自己的姐姐,还让女儿来拜了大姨。

那场连绵的大雨之前,辛丽的餐饮从业手续全都办下来了,老板娘催着辛丽早点动手,辛丽有些舍不得离开,老板娘说甭担心我这儿,你姐夫能来店里的时候叫俩人儿,其实很多时侯实际上也就我一个人盯着,早习惯了,放心忙你的去吧。

还有 48% 的精彩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826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68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234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6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11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82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7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6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08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14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26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4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49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66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91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6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71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四月由月初的三亚之行开启月末的绿道项目结束三亚的晴日与桂林的阴雨形成强烈的对比心情似乎也会随着天气而变化在对大海的...
    wena酱阅读 440评论 0 0
  • 这十月的雨终究是下的太过漫长,仿佛下了一天的雨就到十一月了。其实离十月一月也只有三天了,冬天又要来了。十月尾的风,...
    窮奇阅读 352评论 1 2
  • 清明节前一周就开始下雨了,现在每天都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加上愈发紧张的疫情,心情一直很是压抑。昨天嫂嫂打电话...
    静彤麻麻阅读 223评论 0 9
  • 村庄因这一场漫长的雨季而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雨水落下来在地面上一点点的积集汇聚,水平面慢慢的升高,逐渐将稻禾淹没,...
    梦幻百灵儿阅读 340评论 0 12
  • 一场场雨就这样下着,从天的这边下到天的那一边,雨雾弥漫在窗棂上,心也浮着一层雾。雨下下停停,心心情时好时坏,像着雨...
    长夜将至king阅读 2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