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六月,栀子幽香。伴随着学期末的到来,复习成为要事!其中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的命题探究更成为小语老师们热点关注的问题。教师如何有效复习和自主创新命题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教师如何从出题人的角度来分析出题意图和规律?教师如何巧妙地将对学生的知识考察与能力的培养融合起来?在仔细聆听完合肥市教育专家吴贤华老师《基于新课标视域下谈小学语文命题评价》的专题讲座,你都能找到确切的答案。
吴老师分别从命题评价的认识,命题评价的沿革,命题评价的原则和要求,评价工具的设计,命题评价策略,命题评价的问题和意义六个方面展开。她高屋建瓴地从新课程标准出发,追根溯源,从理论高度到大量命题举例分析,一一抽丝剥茧,直达本质,让我们相关困扰迎刃而解,也参悟到了创新命题中应具备的一定方法和科学规律。
回想起自己参加县第一届中小学语文命题比赛时,对于如何科学命题完全懵懂无知,也很少沉下心来去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尤其对于双向细目表、难度系数、区分度等都置若惘然。后来有机会现场观摩了县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发现部分参赛者有着同样的困惑,这对于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件尴尬的事!这也更加确定了我想要用心探究命题的决心。幸运的是,随后县教研室应时安排了多次关于命题方面的线上学习培训,我们也在一次次输入学习和实践尝试中,渐渐成长起来。而此次的讲座,十分有针对性和有深度,也让我们命题探究的能力提升了新高度。作为小语人,我们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复习,落实有效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作为出题人,我们知道应着眼于哪些方面的探究。试题内容要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紧紧联系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生活实际;要注意框架结构、题型设计和考查内容;要紧扣语文要素,整体设计科学规范,渗透德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一定灵活性,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勿过于追求热点话题,只有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有用。
自新课标发布后,大家也都保持着持续的学习热情。对照新课标,其中有特别提到“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我们要用心分析新课标教材,命题评价标准等,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定有更大的收获。在“双减”政策下,作业需减量和对绿色指标评价的探究,也倒逼教师成为作业和命题创新设计师,有助于师生改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语文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努力做研究型老师,在每一次的学习中积淀反思,方有助于专业提升,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本次研修学习已成为这个夏天非常清新的一道风景线。我们还要继续紧跟县小语素养班步伐,为师生共同成长持续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