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是好茶的人,只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隐隐透出来了沉静、儒雅的底蕴让人心生向往,也试着逛了几次茶博会,品过购过几种茶,每每让人心动或清雅或馥郁的香气萦绕鼻尖、舌前,撬动你的味蕾,顾盼间唇齿间留下余韵,让人发自心底里的开心。
我品过的茶不一定是好茶,也不识茶,只是通过一次次的亲密接触,慢慢增进了对它们的了解,也慢慢开始感兴趣探索它背后的工艺和文化。
周末,陪儿子去辅导功课,老师端来一杯热茶待客,是白茶。透明的玻璃杯,几片淡淡的茶叶起伏杯中,在热氛的缭绕中轻轻舒展着叶片,借着热气轻嗅之下,淡淡的花果香,忍不住深吸一下,沁入心脾,顿觉周身毛孔打开,春天的清新环绕而来。品一口,舌尖探知青甜,缓缓入喉,那香甜就沁入肺腑了。
我猜这应该是品级挺高的牡丹,忍不住好奇,慌忙去看有关白茶的记录,借此学习一下。
白茶品类包括银针、牡丹和寿眉
陈年银针有巧克力味,陈年牡丹有梅子味,陈年寿眉有药香味。
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工序最少,非常朴实:农人摘下茶青,不炒不揉,只通过萎凋和干燥这两个简单的步骤,使鲜活的树叶失去水分,让它变得干燥,从而不受季节限制,可随时取用。这种制作方式与中国人对待中药、食物的方法如出一辙,也是将其风干储存以对抗时间的流逝。
花香、果香、毫香,不来源于任何添加物,只是来自茶本身——这是白茶最奇妙的部分。
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白毫银针系清明前后十多天里春茶嫩梢萌发肥壮的芽头,因其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芽茸毛厚,遂称之为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
白牡丹,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其等级仅次于白毫银针。白牡丹又分为特(高)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三级白牡丹。特(高)级白牡丹只有一芽一叶,其余等级是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与二叶满披白色茸毛。
寿眉,是采自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的头春末以后包括二、三春的芽叶制成的白茶,或者是由制“银针”时采下的嫩梢经“抽针”后剩下的嫩叶制成的成品茶。因外形像长者的眉毛,故称为“寿眉”。
形似针,白毫密披,色白如银,这是对白毫银针最简单的解释,它属于福鼎白茶中品级最高的茶。从任何角度看,白毫银针都是令人喜爱的。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生辉,令人赏心悦目。若用玻璃杯冲泡,会发现似“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般芽芽挺立。冲泡后,香气清雅鲜爽,新下来的银针是甜的,从舌尖一直到喉底,从唇齿一直到心间。
细嫩芽头因富含氨基酸而口感鲜爽,再加上颜值很高,是白茶家族中当仁不让的“贵族”。它的昂贵主要体现在采摘上,费时费工费料。
每年清明之前的十五天左右,休息了一冬之后,茶树上的新鲜茶叶刚刚钻出来,毛茸茸的,根根挺立,让人爱怜。上等银针的采制,就只有清明前这十来天,银针茶芽舒展开了,就只能做白牡丹了。
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有十不采之说: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不同的采摘,构成了白牡丹不同的等级。如果是一芽一叶采摘制成,通常是特级,或称之为“一枪一旗”,也叫“特级牡丹”。上等的特级牡丹使用明前一芽一叶初展原料,几乎可以等同于银针。当年好的白牡丹有明显的水果香气和淡淡的花香,茶汤干净自然,仿佛山林间的纯净空气就在鼻息之间。
与白毫银针相反,寿眉是完全使用茶树的粗老叶片制作的白茶,基本不含芽头。白茶家族中产量最多的是寿眉,所以“出镜率”很高,是高级白茶的“引路人”。寿眉采摘标准宽,采摘季节长。春季采摘寿眉,主要集中在谷雨到立夏之间,前后持续二十多天。从立秋开始一直到寒露,是寿眉的秋茶采摘。春末的寿眉滋味比较醇厚,汤水鲜而甜;而秋寿眉,香高扬,汤水稍显单薄。
寿眉的外形,像枯枝落叶,很明显地叶片多、梗多、芽头少。因为茶梗较多,滋味更为厚重。寿眉自古便是“生活茶”,出门务农前,泡上一些装进壶里随身携带,解渴、解乏;平时在家煮一些,是民间用来预防感冒、调理肠胃的“保健品”。
银针、白牡丹、寿眉,采的都是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这样的大白树种,贡眉则不然。贡眉的定义曾经非常模糊,如今,新的白茶国家标准给了它明确的定义:贡眉是用小菜茶(群体种)品种制作的白茶。小菜茶是本地的原生种,我们前歧当地习惯叫它小白。贡眉芽头、叶片较小,低等级的贡眉与寿眉采摘标准类似,等级的高低取决于芽头的多寡。好的贡眉,我认为甚至可以媲美高等级的白牡丹,因为它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味觉体验,清香清甜,是小时候的味道。
摘自《白茶时光》
品过茶后,舌尖味蕾留下的记忆久久挥之不去,真的很想再让它回荡一次。周末在家中烹一壶白茶,虽不知品级,但是荒野牡丹的轻盈香甜还是让人神清气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