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是一个佛教概念。不管信不信佛,人们都习惯把“缘分”挂在嘴边。它几乎是一个万能词,用在哪里都合适。所有好的坏的以及分不清好坏和搞不清头绪的事情,都可用“缘分”来解释。
朋友的父亲生了病,只有一位张大夫能给朋友的父亲治好,要是那位大夫不在,别的大夫即使做同样的治疗,开同样的药,却没什么效果。朋友和家人都很疑惑,反复几次后,他们只好相信:父亲跟那位张大夫有缘分。
立志信佛的人,却总是戒不掉吃肉,他的师父往往会告诉他:不必强求,缘分未到。
在某段时间,反复遇到某个人,人们会在心中惊叹:我和ta真有缘分!
张爱玲在书中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席慕容在诗里写:“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有缘千里来相会”,“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这些都讲人和人之间缘分难得。
可是,这样难得的缘分,人们可曾用心对待呢?多少千里相会,转眼便是分离。分离的时候,人们只会感慨,缘分已尽,造化弄人。
有人说,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像灯盏里的灯油,灯盏有大有小,灯油有多有少,就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深有浅,有长有短。每个人命运的轮盘上都摆放着大小不同的灯盏,一段缘分结束,油尽灯枯,是命运的自然规律。有些关系,断了就是断了,偏要勉强的结果,可能就是既没有续上这一盏的灯油,还打碎了别的灯盏。
这些观点都属于宿命论,意思是缘分都是注定好的。这种观点会让人更坦然地面对得失聚散,一切都是天注定的嘛。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缘分不过在人一念之间。它时刻随着人的意念转变,如果你奉行善念,恶缘会转善缘,无缘会变有缘;若是你恶念丛生,善缘也会变恶缘,有缘也会变无缘。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积极派,不信命,信事在人为。当然能够拥有这个人生态度,本身也是一种缘分。
世间一切皆是缘,得是缘,失也是缘。聚是缘,散也是缘。
有人问一位隐士:甚么是缘分? 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
隐士都是高人,只用六个字就把缘分说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