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佑
吃过冬至饺子,就进入数九了。徽州人就又开始忙碌着各种年货了,打年糕,做冻米糖,做米馃等。还有更隆重的就是杀年猪,腌制咸肉火腿,做香肠,煎肉圆了。
每当此时,我便又想起儿时家乡杀年猪时的情形了。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物资供应是很匮乏的,不象现在超市、集市、网购等,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你买不到的。那时过年所需的年货大部分是自给自足的。糖是自家熬制的麦芽糖、糙米糖、冻米糖。饼是自制的饼干、糕饼、烧饼等。再就是徽州很出名的糯米馃、咸菜馃、糖馃、笋馃、豆角馃、粉丝馃等。只要你能想到的馅料在徽州都有人能把它做成美味可囗的馃。鸡、鸭、鱼都是自家养的,也有缺个一二的,就和邻居做个易货贸易。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但是,但凡家是农村的养猪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猪是决定一家人一年生活水平的大项目,即能保证一年的猪油,又能有吃的肉,如果再卖掉一片半片,还能增加经济收入,为开学的孩子准备点学费。再就是农业生产有大量的下脚料可以利用,不至于造成浪费。三是猪比别的家禽家畜更好养,创造的价值也更高。
杀年猪,农村人家家家户户都是要杀的。平时猪养得多的家庭也会杀一两头卖肉,但年猪必须要有。不然就会被别人说成不会过日子。每逢杀年猪,我和几个兄弟姐妹就会无比地高兴,基本上前一天`晚上就睡不安稳了,平时日子过得节俭,少有荤腥。对杀年猪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总等着可以大块吃肉,吃到够。
天刚蒙蒙亮,厨房里就传来了炉堂里烧开水时发出的劈哩叭啦的声音。从睡梦中醒来的我一骨碌下了床就向院子里跑去,杀了没?哥哥姐姐们都在帮父母烧锅或准备各种用具,如盆、桶、篮子、板凳、梯子等用具……
水开的时候,杀猪师傅也就到了。我们几个小一点的就跟在师傅的身后,这时父亲就会敬烟上茶。等把工具摆放好了,杀猪师傅就会象战场上的将军一样举起右手又重重地挥下,嘴里喊着“开始"。父亲就和来帮忙的邻居一起七手八脚地拉耳朵抓尾巴,连赶带拖地把猪抬起放在早已准备好的板凳上……随着一腔热血从刀口喷出,父亲赶忙拿起早巳准备好了的瓢子盛满血,再走到院门和猪圈门口将猪洒到门框上,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热闹的场面继续着,退毛、开肚、剁肉、洗肠、烩血、渐渐的从厨房里飘来了阵阵肉香味。八仙桌上的肉菜慢慢的多了起来,红烧肉、烩猪血,炒猪肝、烧大肠、炒腰花…装满莱的大碗一个个地上桌,又一个个地空着被请下了桌子。母亲则忙碌着不忘给村里的长辈送上一碗碗的猪血烩菜。酒桌上的大人们在谈论着各种趣事,算计着来年的安排。在下面吃饭的小孩轮着把碗伸到桌上让父辈们夹莱。现杀的猪,刚割的肉,大铁锅,柴火灶做出来的杀猪菜,吃一口,嘴角流香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