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2-05-25 19:02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14fc530100yv7v.html
平生爱游,不喜喧闹,崇尚同道同游,否则宁愿SOLO。对于一个资深“驴友”,对收门票的景区几乎是免疫的。
若干年前,当万贯集团投资碧峰峡开发深陷泥淖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去碧峰峡做了一次深度探访。那时候山顶上还住着两三个自然村,百十来个村民。他们靠种田和经营农家乐为生。山上多竹楼,这是碧峰峡原住民的宅子。那时候道路艰辛,游人罕至。我跟随一个下山的农妇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农妇一道上山,一路上且走且谈,知道了一些对我来说前所未闻的事情。每一次下山,需要起个大早,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到山下的镇子里,买到需要的东西往回走,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山路崎岖难行,农妇的背篓里背着沉重的生活必需品。一起走了四五个小时,转过一个弯,一高脚竹楼呈现眼前,农妇告诉我,她到家了。她邀请我到她家里坐坐,她家里也经营这一座竹楼客栈,只是很久没有客人来了,布满灰尘。养了一些鸡鸭,还有狗,典型的农家。
一路上风景极美,沿路都有淙淙流水相伴,有的地方还汇成很大的瀑布。水很清冽,风被水雾过滤,吹在脸上,凉且净。这里的每一口空气都如啜蜜酪,每一片树叶都苍翠欲滴。山如刀削,溪似白练,鸟鸣山涧,走兽遁形。真真是人间天堂!我当时是深有感慨,觉得绝对可与九寨媲美。当时我产生过一个预感,这样的美景,对我来说,可能只有一次了。这么好的自然造化,如果被商业开发出来了,就失去了她的自然风味。我喜欢原生态的、自然的、略带荒蛮的景致。一旦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开发进入某个圣地,那就会彻底破坏大自然赐予的缔造人设的美景了。在中国,没人能阻挡资本咄咄逼人的攻势!它就像一个怪兽,无坚不摧!
对于旅游,城里的小百姓,今年来似乎爱上了“古镇游”。但是他们看到的古镇,多半已经称不上“古”镇了。好比成都的街子、黄龙溪、落带。绝大多数都是在砖墙外面贴上木框,更有甚者,在石灰粉刷的墙面上,画上砖头的样子。小到上趟厕所,都需要付费。衣食住行,可以说无钱寸步难行。
古镇已经没有人们所期待的古朴、纯真的味道,浓浓的铜的味道让人更加怀念过去记忆中那些真正的“古镇”。
年前,回乡办事,去了一趟久违的故乡的县城,新城区早已修葺一新,完全是一派新的气象,就像祖国的其他千百座新城一样,如果你不看那些标示着地名的店招,你是无法区分到底是哪里。而旧城区的人们早已被强制迁离。几年前,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打造新的古镇游景点,进行了伟大的深度撤离。结果,人去楼空,幻想中的外资没有进入,老街的杂草和青苔却一天天疯长。真正的古镇,那些承载着童年梦想的场景,却成了地地道道的“废都”,荒草萋萋,门可罗雀。一些念旧的老人家们,虽然在新城区的某个筒子楼里分到了片瓦,趁着官方放松的间隙里,搬回了他们的老屋。因此,这里竟成了一座只有老人的“古镇”了。
我慎重地拍下了一些照片,我想,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那里能复活好多好多我的孩提时候的记忆。回忆有时候挺美的,而回忆是需要给养的,那里的天空很蓝,没有工业的乌烟瘴气;那里的树草很绿,连荒废都那么有生命力;那里的老屋很宽阔,宽阔得足矣装下我所有的梦和期待;那里的江水很汹涌,只是不再有鱼肥水美,为数不多的一些渔船,每日守着十来斤江鱼过活。我只是怀着朝圣般的虔诚,去祭奠着我那逝去的东西,去跟故事里的事道别。
青砖碧瓦的古城,沉睡在千年的嘉陵江畔,风物如旧,伊人已去。屋顶的青苔,诉说着沧桑和孤独……
再不见炊烟缭绕,再不闻鸡鸣犬吠,沉默着的白发翁媪,守望着古镇最后的温润。
小巷。瓦舍。青苔。女人和狗。
磨光了的石梯,卯榫结构的实木墙架,竹篱笆外糊着泥土的墙,典型的川西民居范儿。试问看官在你所列举的“川西古镇”中能见到几处?
错落斑杂的小街上,曾经人声鼎沸。如诗之韵律,平仄唱和。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有点繁杂,这才是人生百味,百味人生的大趣味。
倾斜的老屋如一个历史的讲解员,生动演绎着这里曾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