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继续跟随k叔的步伐,完成了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彼解己),习惯六(统合统效),习惯七(不断更新)的习惯的阅读。这几个习惯也是在第一次阅读过程中没有认真理解的部分。会议起来,为什么当初没有理解透彻,一方面是个人主观上不够专注,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被自己的固定思维影响,觉得先要把个人领域的习惯一二三做好,再去学习公众领域的习惯四五六,这次精读后发现,其实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本周的一些感受:
一、本周阅读给我带了那些新的认知
1.知彼解己
本周给我带来最大的认知变化是知彼解己,意思是先理解别人,再尽可能让别人理解自己,即给别人提供心理空气。最重要的工具是移情聆听。发现我以前基本是回应聆听,以别人理解自己为目的。感觉这和保持同理心、换位思考是一个意思,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感觉最难就是这一点,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主,要为别人考虑本来也是有点反人性的,很难做到。但是少有人走的路才是实现人生进化的必经之路,首先要从认知上大破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保持极度开放,去理解别人。现在回想起来,以前跟先生,跟孩子的矛盾都在于此,不认可他们喜欢的东西或者方式,要他们按照我的方式去做。导致他们更加的认为你要去干涉他/她,更加的不配合。导致矛盾升级。最近读完这本书后,我慢慢改变了自己的认为自己的方式更加好的思考模式,而是试着去理解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施加影响。本周使用多次移情聆听的方式与女儿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双赢思维
另外双赢思维也给了很大的启发,双赢思维:类似第三原则,每个人都赢。书中讲到的妻子和丈夫的矛盾,节假日丈夫想去度假,妻子想去照顾生病的母亲。最后的双赢解决方案是:妻子提前去看望照顾母亲或者找一个在母亲附近的地方度假,双赢解决问题的思维给了很大的启发,本周我利用双赢思维也解决一个关于女儿不想让她奶奶接放学的问题。女儿下午5点放学,这个时间如果要她爸爸接,必须要等一个小时左右,很不安全,但是女儿习惯要爸爸接,原因是爸爸接会买零食给她吃,奶奶接一般是没有零食吃的,因为她吃了零食就不吃饭。我也赞同奶奶的做法。于是跟女儿沟通,问她为什么不让奶奶接?她说原因是奶奶接没有零食吃,而且奶奶很凶。我告诉他爸爸要加班,要运动减肥,没有时间接她,那怎么办呢?她说可以在学校等爸爸,那我说可能要到7-8点,怎么办?后来她想了想说,奶奶接,也可以,但是要奶奶买零食吃,奶奶表示可以买一个小包子给她垫垫(每天下午下课非常饿)。她说不行,一下课就要吃,我就说阿婆带来。她不愿意,后来提出,家里有饼干,带在书包里,放学后吃,饼干也是零食,我不太愿意,后来想了想,也没多少了,让她带几天,带完后就奶奶带东西吃,她同意了。就这些解决了开学以来不愿意让奶奶接的问题。使用知彼解己的思路,使用移情聆听,最终实现了大家都同意奶奶接送的目标。
二、本周金句
1.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的一份“安全感”。能增进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2.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
3.缺乏自信心的人唯恐道歉会显得软弱,让自己受伤害,使得别人得尺进丈。
4.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5.知彼解己:首先去了解对方,让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6.移情聆听本身就是巨额感情投资,它能够给人提供“心理空气”,极其治疗作用。
7.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8.综合统效: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一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理解。
9.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10.我以圣者的期待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务-宽大。
11.综合统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2.综合统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13.余额充足的情感账户,双赢模式,先解解别人的原则,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实现创造综合统效的理想环境。
14.引进综合统效的概念,以习惯四(双赢)为目标,以习惯五(知彼解己)为技巧,以习惯六为交往方式来应对阻力,你就能营造出一个让所有家人都能畅所欲言的环境,他们在得到自由的同时也吸收了新的思想,这些都会促进阻力向动力的转化。
15.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的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16.企业的体质就是财务状况,心智涉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运用。社会情感指公关与员工待遇,精神反应出目标宗旨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