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
老和尚在寺里念经,但每晚都有一个少年,到寺庙里读书。
01.牛浦郎
老和尚问“施主是哪里人?”
少年说“我姓牛,舍下就在这前街上住,因当初在浦口外婆家长的,所以小名就叫做浦郎”
牛蒲郎一直怀疑老和尚有什么好书藏着没给他看,就趁老和尚出远门的时候,亲自去翻找。
【三讨不如一偷】
找来找去还真让他找到两本——“牛布衣诗稿”。
因为诗稿,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所写,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潮流读物,既浅显易懂,又直戳当下人心。加上题目上都是某某大人。这个牛蒲郎更是心花怒放,如获至宝。
“他这人姓牛,我也姓牛。”牛蒲郎动了歪心思想要占为己有,决定用牛布衣作为他的字号。
02.二老定亲
牛浦郎,父母早亡,只和爷爷相依为命。牛爷爷做点小本生意仅够糊口,牛蒲郎则总是早出晚归,也不帮忙管理账务。爷爷总担心他在外面交些狐朋狗友,花天酒地。
卜老爹出了个主意,“何不替他娶上一个孙媳妇”。
牛爷爷,表示小本生意只够糊口,张若清是还差得老远。
卜老爹说自己有一个外甥女,母亲早亡,女婿外出经商,如果不嫌弃就许给你家做孙媳妇。
“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妆奁”
估计还是二去两位老人就把亲事定下来。
03.
到晚,牛浦郎回家,牛爷爷把卜老爹这些好意告诉了一番。牛浦也不敢违背老人家的意见,表示同意,第二天便开始张罗起来。
交换生辰八字,采买嫁妆,布置新房,置办酒席,一一置办好。从此以后,牛家变成了三口之家,平静度日。
又过了一个月,牛爷爷的店渐渐的撑不住了,生活开销了。牛蒲郎只管读书不理账务,牛爷爷十分生气,不久后就离世了。
卜老爹帮着牛浦郎,请阴阳先生,置办丧事。
04.“生死簿”
那日天色晚了,卜老爹睡在床上,见窗眼里钻进两个人来,走到床前,手里拿了一张纸,递与他看。
他问其他人,别人都说没有看到什么人。
那张纸上圈圈点点,写了很多人的名字。她也同时看到了自己和亲家的名字。
正纳闷呢,想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眼睛一眨什么人啊,纸啊!通通不见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