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分享第496天 周二
今天晚上的课程中,刘老师又一次讲到了中立。查阅了一些文章,感觉非常受益。借来一用,方便学习。
后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什么是中立的新概念.佛家告诉我们中立的理解,每当我们进入一个个案建构的故事世界的时候,很容易丢失了自己经常被训练的那份所谓的“中立”。因为每个个案会拥有强大的能量与咨询师互动,他们有扰动咨询师的能力而并非被咨询师扰动,这是在咨询中很多时候出现的一种状态。而中立确实是一份咨询效果的保证,同时中立不是技术,它是咨询师个人修炼中的一份智慧。
在我的理解“中立”不是让我们单一的保持不给于定义故事结果,而是犹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中立与中庸给我们的理解是它们的雷同性。如果让我给中庸一词下一个定义的话,同样中国先人认为的中庸之道就是圣贤之士的智慧,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同样可以用中庸之道而处之,这将是一个合格咨询师人格魅力的修炼。那么,如何在咨询中保持中立是非常有力度的一份觉知,或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次智慧较量。中立就如钟摆一样,向左向右,也可以说是当咨询师足够的中立的时候,不会认为左边如何?也不关心右边如何,只是经历了左右两向发生了什么。因为不到左边就不知道右边的情况,纵然不能妄自给个案做出专业解析和治疗。在咨询过程中的中立,事实上咨询师洞悉一个事件双向的认知之后自动做出的中庸之道。当然,这里很容易让咨询师误以为中立就是保持中间立场不给于建议或是方法,真正做到中立,并非站在个案故事的中间立场看问题,而是游走在故事的正反两面而始终没有迷失方向。这犹如在中国圣贤智者一样,他们始终中庸而处之,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中庸之辈好比是脱俗的隐士,如果真的是脱俗了的隐士,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些隐士对于世道发展就并不关心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诸多贤人圣士们并非不关心世事,如诸葛亮等原本是一个隐士,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假如他把自己隐藏在深山里那就不问世事的话,对于刘备来说并非有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圣贤智者一样关心和了解世事变化,只是他们对世事动态做出的回应是中庸之道而处之。如此,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咨询师与求助者中理解到这种中立,同样游走在世俗与专业之间、问题与解决之中、痛苦与幸福之上,咨询师该如何处于中立状态来面对求助者的故事内容。
中立,本身就是一份扰动求助者内心的力量。问题总是不断被人们制造出来,能制造问题的人就能解决问题,中立状体可以促使求助者自我探索与整合。每个求助者多是另一个智者,他们总在和咨询师玩游戏,而咨询师一不留神就被这个建构出 来的故事玩死,我们会因为这个故事而被牵引着走进那个状态,你头脑片刻被那个建构出来的故事占据而失去掌舵者的能力。不够中立不会失去一个咨询过程的顺利结束,却会失去头脑中一个片刻的真实!
中立,在神话故事中就像是二郎神的“天眼”,它能让我们看清故事背后的故事,而不会被故事表象遮蔽。往往求助者的那股扰动能量会带领我们走向故事的表象,以至于咨询师津津乐道于这个被建构出来的故事里,失去那双天眼来洞悉每个故事背后的真相。世间本无问题,如果有问题一定是人制造出来的!
中立,在生命互动过程里中立是一面镜子,在婚恋关系,在亲子关系里是否足够中立,就代表是否足够和谐。因为中立使我们失去制造婚姻破裂的能力,因为足够中立使我们失去伤害孩子的机会。当一个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互动过程中的那份中立,就如一面镜子照出他内在的故事的真相,不是让咨询师的“自以为是的回应或是非常道理”扼杀求助者发现真相的能力。
我所理解的中立是对对方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慈善,是智慧,是高度,是定海神针般的深稳,是一份觉知,是一股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