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梦幻,古今一梦尽荒唐。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虽不象西游记那样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但凡读过几天书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以刘心武为代表的红学研究也早是高等教育文学专业的课程,十几岁的年纪便读过,只是带着对宝玉和宝黛二人之间的爱情吸引和书中绝美的诗词佳句散乱的读完的,三人之间的爱情悲剧贯穿了几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最后也不得不以最凄凉的结局收场。
近日又在网上粗浅的看了看,小说中人物关系的构架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人物性格的塑造,都如工笔画,无论地位尊卑,都刻画的惟妙惟肖,特别是女性,尊如元妃卑到刘姥姥,都是血肉丰满,真可谓是完美了,即使很细微的一个眼神,举手投足的瞬间无不透彻的体现着人物的心理,而书中对宝黛二人的性格塑造更是颇下一番工夫,想曹雪芹也是呕心沥血耗尽毕生精力,唯一的遗憾是只有前80回是作者原著。
历来读者对宝黛二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总是拿此二人作比,推崇林妹妹的要多,对宝姐姐诸多不满。
病怏怏惹人怜爱的林妹妹只回头一个眼神就让宝玉三魂丢了两魂半,再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的吟唱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足足令宝玉剩下的半个魂儿也跟着去了。
宝钗却张口闭口仕途经济,不该说的觉不吐露半字,在宝玉看来也不过是和爹妈一样世故的主,不懂得儿女真性情,只能近而远之,宝玉不是不爱她,他爱她去看望被打过的他时那忍不住滴落的眼泪,爱她脱口而出的那说出的半句话,却又在宝钗咽回去后半句的时候,又收回了对她的爱。
看到这里,不免心生同情,也为宝钗不值,为什么要安排宝钗这样完美的女人爱上宝玉这不识实务的家伙,这样的宝玉要他又有何用,若是生活在我们周围,也不过是个情趣高雅又好色的纨绔子弟,不懂上进没有追求随便一个女人都能令他为之死三回的多情主子。
只想谈谈宝钗,书中提到的宝姐姐,脸若银盘,眼若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是一番妩媚风流。红楼梦中能与黛玉相提并论的人自然只有宝钗一人了。宝钗不喜脂粉之物,是脱俗的清水芙蓉,83年的红楼梦电视剧里最漂亮的一个可人儿当属薛宝钗了。若是再拍红楼,肯定没有更漂亮更适合的的了。当年在演员的选择上最成功的当属薛宝钗,林黛玉和王熙凤了。而最美的当属宝姐姐。把大家闺秀的温柔敦厚端庄贤淑,展示的淋漓尽致,眉目间却又不失小女子的娇媚。
这样一个聪明伶俐识大体的女孩最终也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爱情,这不是她的错,那个社会背景下,注定要有很多牺牲者,宝玉不亏,黛玉不亏,唯独委屈了宝钗,怎样做人处世,该追求什么没有人比宝钗更能洞察世道,说她是个深受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封建的维护者,这太不公平,在那样的社会里,她又能做什么?难道也要伤春悲秋的哭哭啼啼不成?她已经尽力了,追求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已经尽力了。
只能说薛宝钗苦心经营的爱情背离了多情公子的轨道,尽管花容月貌才华横溢,一个女人不懂得用眼泪打动男人的心,自然少了几分惹人怜爱之处,性情所至之处也不能拿了把扇子撕成碎片,落红无数也不能扛着花锄唱花谢花飞花满天,在宝姐姐的眼里,那只是自然自然规律吧,不必要为之浪费感情,去感性的伤怀,想那金钏投了井,也不过是糊涂之人,没什么可惜,想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也没什么好同情,是太冷漠还是看得太过清醒?察颜观色讨好长辈对下人也从未露过没有鄙夷之色是太做作还是太过虚伪?做人难,只能说是做人太难了,而薛宝钗做的已经无人能及了。
都说黛玉有心计,宝钗又何尝弱于她,用自己的金项圈暗示自己与宝玉才是天生一对,可看出她的用情,适时的规劝宝玉进取,也是她为自己谋求以后的幸福做的努力,太过现实总免不了让人觉得世俗让人觉得心烦,才把她划到了贾母那边,然而她的认识又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一首咏螃蟹就足已看出这个个大家风范的女孩是多么不屑于官场的功利争斗,可恨的是高鄂完全抹杀了曹雪芹对宝钗的期望,宝钗的爱才是真正宽广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爱一个人,并不是要拥有他,而是只要他幸福就足够了,引导宝玉悟道的结果自然是离她而去,但这是她的爱情,她只想让他得到解脱,而不是整日对着他的的躯壳望着他日复一日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