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冬至的183天里,我从市南追到崂山,从公益会场走入公益课堂,从最长的白昼追到最长的黑夜,终于可以与你相拥相融,在不同的时空里体验不同的思维方式。感恩云上,感恩遇见,感恩生命里的每一次碰撞。
2017年的6月21日,夏至,市南区,见素斋,我参加了中国禅读书会——《禅问》之夏风观画,观雪山静岩不二禅画,听李克富老师谈心理学视野下对于禅画的所看、所见和所悟。
第一次心动,听到心理学以禅画路径入的视角居然别有洞天。随着心动的感觉找寻生命里属于自己的智慧。当时处于读书会场的我被“主席台”右前方的禅画所吸引,渐渐的身体四周景色转换,箫声独鸣,我进入了夏夜星空笼罩的时空隧道,仿佛小时候坐在门廊下与奶奶一起仰望星空。当下的那种欣喜,那种恬静,那种向往,记忆犹深,回味无穷。
禅画参究,是与禅画相应者“身体内每个细胞都参与进来,不仅仅是眼睛和耳朵在工作,而是每个细胞一起亲近智慧,每个细胞都自发和智慧相应,这样才能契合进生命里,帮忙智慧的一层层打开。”万理归宗,殊途同归。我可能从这里找到了一点让自己静下来的感觉,已是满怀欣喜,无比感恩。 2017年的12月22日,冬至,崂山区,云上精舍,我第一次走入中国禅修养基地,参加心理咨询实操课程。
步入云上,竹门轻启,闹市喧嚣依然远去;鸟鸣林静,月朗星稀,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把时间交给锣声,把身心置于当下,一切尽在体验中。
随着锣声的节奏,思维的转换,身体渐渐的发生了变化。专注于气息的进出,容量不断打开的胸腔,收腹,缩肛,脊背挺直……两三点钟的寂静的教室里只有那高亢婉转穿透力极强的禅歌在回响,空谷旷野,浩瀚宇宙,瞬间失重,只感觉天地合一,斗转星移。瞬时回归,酣然入睡,闻锣方醒,神清气爽。
课程不断的被设计,“蔡加尼克效应”和“系列位置效应”,阿伦森效应(Aronson effect)等等逐一的被体验,被解读,被思考。心理学的知识随着克富老师的解读模式以嵌入式的结合方式种植于内心深处,也许这就是我许久以来找寻的东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小时候就背得不能再熟悉的诗在这里被云上的老师们唱出了不一样的韵味。餐前,诗是老师们唱出来的,叫做餐前歌。随着老师们高亢有力的歌声的指引,我们有序入座,至人齐坐稳方止。日中而食,餐前在院中列队学唱餐歌。一遍,我张开了口;两遍,我发出了声;三遍,我泪流满面,声音哽咽,面对着太阳的眼前是一幅大大的农耕图画,真的真的汗流浃背,可依然不停的耕耘,动作有力,节奏合拍。我情不能自已,声嘶力竭,从心底发出的声音翻山越岭,冲向云霄。
在习惯了以锣声、歌声作为指引的生活中,鸟儿的啾啾鸣鸣,老师们的气定神闲,八戒的热情友好,似乎世界原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期待着,期待着有朝一日的那个清晨,我静静的坐在云上的光明顶,面朝大海,身心合一,你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