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孩子,总是可以因为一些料想不到的理由而闹情绪,而且激烈程度远大于事情本身。
比如早上要迟到了,却不是抓紧时间快速收拾东西,准备出门,而是要跺脚大喊:迟到了!哎呀,你咋不早叫我呢!咋办呀!老师会让站外面的,我不想站外面!今天还有队会呢!
然后继续跺脚,埋怨我。
我说:你生病了,能坚持上学已经不容易,老师能理解的……
可我们似乎不在一个频道,她越说越激动,我越说越气愤。总之,使劲儿抹着眼泪出门,当然迟到是必然了。
可是放学回来,我问怎么样,有没有被罚?显然是没有。
她总是在心里把一个未发生的事情想成必然发生的灾难,然后把自己吓得要死,结果却根本没那么严重。或许这也是一种防御机制吧,这样可以让她在真正有灾难的时候不至于受不了,因为在想像中,已经是个历尽磨难的人了……
不过我确实也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总不忍早早叫她起床,是因为心疼,心疼她作业写太晚,睡得太少。心疼她身体受不了,生病难受。这种心疼是出于母亲的本能,可我是否让这心疼压过了对她社会性的培养?比如迟到和多睡一会儿,哪个真的更重要?
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要学会融入集体,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等,而我却总是让健康这件事站在第一位,这是不是在阻碍她的发展?
其实,她是一个自觉性很强的孩子,可我却没有唠叨她这方面积极的因素,没有给予多少肯定和认可,反而好像在否定。
或许正是因为我的过度心疼,让她在社会化过程产生矛盾和分裂,才造成了我们巨大的困扰。我告诉自己要尝试调整自己的关注点。
十几岁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青春期叛逆对所有家长来说都是挑战,而我正走在迎接挑战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