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人数或超500万,考研热下的相关思考

最近几年,考研的人越来越多、成功“上岸”越来越难,已然成为现实趋势。日益扩大的考研队伍,不仅抬高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与录取难度,也让当下的“考研热”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公共话题。数据显示,从2017年起,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多年连续上涨,从201万人增至2022年的457万人,增幅高达127.4%。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预计还会更高。对此,有机构分析称:2023年考研人数将超过520万人,报录比可能扩大至4:1。从历史数据的增长幅度来看,这一预测并不夸张。考研人数持续高增长的原因:根据中国教育近期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就业压力。就业压力成为考生选择考研的最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用人单位对聘用员工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据调查显示,近六成的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超过四成的考生认为就业有一定难度,对找到理想工作信心不足。因此,考研就成了这些人的必选途径。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下,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是必然,当前我国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和产业升级转型目标,都要求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客观的一种趋势,日后遍地研究生也将成为一种常态。考研人数剧增还有一个因素是“文凭通胀”现象。兰德尔·柯林斯曾在《文凭社会》中提出了“文凭通胀”现象:即获得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历贬值,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者比例稳步上升。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为0.2%,到2019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达到1.1%。也即每100名就业者中就有1名拥有研究生学历。除了因为就业压力,也有人考研是为了逃避工作、逃避结婚生子的家庭压力,或是逃避因失恋等。但事实上,读研就是读研,只能赋予人们知识、技能与学历,不能给人遮风挡雨、“治病疗伤”。这条道路或许充满荆棘,但最终能引导想要前进的人走到理想的彼岸,而对那些想要“退一退”的年轻人而言,误入此道,可能只会让自己受伤。有心考研的年轻人,在报名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认真问问自己:自己究竟为何考研?选择背后有没有逃避的成分?只有辨明自己考研动机的“真伪”,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值得花的地方,避免岁月白白蹉跎。

(六盘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祝豫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