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慢慢悠悠要跑上二十个小时才能到达目得地。这是春运期间临时加的一趟直达车,不用转车,我们又坐上了这趟绿皮火车,有卧铺,比开车舒服多了。
但时间上着实有点久,在如今什么都以快为节奏的生活中,有点奢侈,又有点虐待自己。奢侈是因为旅途节约的时间还可以去做很多别的事情。虐待自己是坐这么久确实也有点累,飞机或者高铁只需要一半的时间。
但这是春运期间,几乎没有多余的选择。
这一趟旅程是回陕北老家过年,从湖北到陕北,上千公里的距离,即便远,也得回去一趟,很多事情无法等,很多人得见一面。
原计划开车,临近出发,湖北一场冻雨让高速封路,飞机管制,高铁停运。回家的路开始变得艰难,此时整个春运期间高铁和机票已经一票难求,开车路况太复杂。打开12306,只是想碰碰运气,就正好看到了临时加的这趟直达车子,赶紧点进去一看,我要去的地方已然没票。但凭着多年的购票经验,往远一点的站买试试看,小站放票少,大站放票多。选择终点呼和浩特果然有票,毫不犹豫就下单了,完全忘记了如果退票也有不少的一笔退票费。再看回程,也是同样的套路买远一点,多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一点贡献,居然还能选择上下铺,真是运气不错。
关键时候,还是靠这种内燃机驱动火车才能顺利回家。但真的上车了,在这漫漫的旅途中又会有些嫌弃这样的绿皮火车。大概是因为在慢慢变好的生活中享受过了更好的便利,再回到这样的慢悠悠的爬行就会百般不适。
果然是从苦到甜觉得都是顺理成章,从甜到苦似乎就充满了百般刁难。
其实,从十八岁起坐上火车去奔赴远方的梦开始,这样的旅途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老家距离省城西安500多公里,那时候只有一趟绿皮火车,用时11个小时左右,在当时能修一条铁路已经觉得很厉害了,时间长短不重要。那是一趟见站就停的火车,玻璃窗户可以拉起来半截用作通风,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火车应该是没有空调的。火车一路穿隧道,感觉有无数个隧道,从一个隧道刚刚出来又驶入一个隧道,几乎看不到沿路的风景,可见当初工程的艰难。一路会车很多次,运煤炭的车居多,打开的车窗带起煤炭和泥土的粉尘把整个人弄的灰头土脸。但出发总是充满希冀的,无论是远方的梦想还是归家的热忱,都让旅途中的人们心怀美好,可以消减去旅途奔波中的许多疲惫。
开学季或者是春运期间,往往是被挤着上车的, 车门挤不上去就从窗户爬,车外的人推,车内的人拽,大都是朴实的老乡,见状都是帮一把。那时候穷学生只能是硬座,其实刚刚参加工作时候舍不得浪费也是硬座。从老家到西安11个小时,从西安到广州31个小时,再从广州转车去深圳。可能年轻体力充足,也可能是梦想滚烫热烈,即便在硬座车厢拥挤不堪的人群中充斥着汗气,臭气,烟味,泡面味,夹杂着人们的叹息声,欢笑声,吵闹声,还有小孩的哭声,熟睡的鼾声,聒噪又憋闷,但能出发就是欣喜的。
可是泡面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一种噩梦,曾说过再也不要让我闻到,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会偶尔想念,我想大概更多的是怀念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
后来慢慢口袋丰盈了,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了,有了高铁动车,有了飞机直达,让旅途慢慢变得不再那么遥远。每年各种奔波,为交通事业乐此不疲的做着贡献,即便是坐火车也早已是硬卧或者软卧。
有时候我又特别喜欢坐火车,坐在火车上看风景,从南到北,由东向西,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有时候一觉睡醒,火车便换了方向奔驰。想起小时候母亲讲起村里曾有个人每每睡不着的时候就总在想一个问题:火车那么长,到底是怎么掉头的?思考了很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说与别人听,别人说:傻啊,换个火车头不就行了吗?天呐,原来还可以换头,真是长见识了。
我还喜欢在火车上看日出,也曾被季老笔下火车上的日出可爱到,俏皮的让人觉得作者真是个有趣的人,旅途原来也是有许多好玩的发现。还记得最初坐上火车的时候验证物理课本上的相对论,静止和运动原来是需要参照物的。也曾在漫长的旅途中听到过那些旅人感人的故事,从冰天雪地到春意盎然,从满是隧道到一望无际的平原,都是数小时的际遇。很新鲜,很有趣,又充满期待。
于是长途绿皮火车也便不再那么漫长,像今天一样碎碎念写下的这些文字,让过往旅途的奔波又多了一些记忆的符号。伴随的是对每次迎来送往的亲人亦或是友人的眷念和感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绿皮火车伴我再出发,继续奋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