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没有比手机更能作为这个时代的符号了。
如果说两百年前的伦敦,人们会想到教堂的大铜钟在潮湿的空气中嗡嗡作响,如果说21世纪的中国,恐怕就是智能机了吧。反正现在的手机也越做越像。
想象我们子孙谈论我们时候的样子吧,噢!智能机!老古董。或者,当他们读到教科书上对我们的介绍,发现我们竟然多数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于是催生许多键盘侠,发现我们许多人下班之后只是躲在床上,通过手机和别人连接,他们会怎么评价这个时代呢?可悲的人类!还是,这标志着某个新世纪的开始,而置身其中的人们却浑然不觉?
但是,就像伦敦的钟声,让人联想到城市的兴起,联想到以教堂为中心的构建模式,联想到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样,智能手机又能让人联想到什么呢?之所以说是中国的智能手机,是因为通过网络,我发现国外的许多人都不用这么“先进”的手机设备,他们依然能丰富多彩的活着,似乎只有中国才对网络有着狂热的情感和依赖,洪水般的app浪潮,四处涌动着互联网+的模式。人们把大量真实的时间,投入虚拟的生活中。
可是钟声好歹展示着某种规律,过一个或三个小时,它就敲一下,提醒人们太阳运动的法则,但智能机呢?也许是我不够了解它,才会有这样的妄论,感应屏的技术,指纹识别技术,触控技术,芯片技术,哦!就是电路技术,也统统与我无关,我既不知道它们的原理,也不知道它们的发展路程,所以我就自然不知道它们能代表和反应什么。我只能从每天闹钟固定响起的时间,判断出最近的日出时间是越来越早,还是越来越迟。
熄灭屏幕,就是万籁俱寂的夜晚,我只能从书中,听到猫头鹰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