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方式多元化的年代,越来越多的FREE开始出现。然而,我们真的占到便宜了吗?记得两年前接触自我管理领域的时候,看过一系列书籍,其中日本的胜间和代和熊谷正寿都提到过一个细节,那就是上健身房,一定不要办个年卡了事,而要请个专业教练指导训练。换言之,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它有“成本”,这样才有动力去持续坚持。
1
记得从大学毕业工作,我就热衷健身房。几乎每年都会办卡,每次办卡都会比较方圆十里内的健身房价格,以寻找最优价格。然而,每年办完卡也就最初1个月的激情,而后便是丢在抽屉积灰了。
看过这个理论后,去年办瑜伽会所卡的时候,我果断请了私教,并办了VIP充值卡。办完后,虽然花了一大笔钱,但是效果还是极为明显的。
首先,专业的私人教练,会针对我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课程,30个课程下来,我曾经困扰的一些右腿发麻、颈椎疼痛、背部疼痛的毛病都消失了。另外,专业私人教练会指导每个体式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并且还是帮助纠正。这些在集体大课时是很容易忽略的。记得最简单的一个细节就是,在树式中,平常我练的瑜伽就是把手举过头顶,而教练指导后,我发现了曾经最容易忽视的两个细节:一,双手向上衍生而肩是下沉的;二,胸内骨要内收。
其次,因为是VIP,瑜伽会所也会比较关注我的练习进度。譬如过年期间,因为走亲访友、胡吃海喝,中断了一阵的练习,会所就会有教练来了解中断的原因,并鼓励坚持。
最后,便是金钱的付出会让自己舍不得浪费。即使心生懒惰,也会有另一个声音督促自己说,不能浪费钱啊。
想想曾经的健身房经历,除了年卡到期需要续卡的时候会有人打电话来,平时几乎无人关心。而多方比较下来的低价,也会让自己心生“已经便宜了,很值了”之类的念头去迎合自己的惰性。于是,最终一年下来,我不仅没有省到钱,更是浪费了大好的锻炼机会。
当然,这可能基于还没有强大的自控力的习惯培养初期。而当锻炼已成为一种习惯时,这个就不是显得太重要了。
2
近两年,微课堂盛行。免费或几块钱的入场费让人觉得大占便宜。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占便宜”和理智分析后,发觉自己竟忽略了重要的“时间成本”。
且不说那些名不经传的人的微课堂,即使是一些大咖的,说来说去的内容其实也离不开她的书籍内容。而同类主题书籍的内容,其实也都离不开一些核心观点。而不管是微课堂、书籍,我们学完更多的是需要去变为自己的并加以实践。
为了免费的课程,我们花本可以两天看完书籍的时间,去听无数场的碎片式的微课堂,把本该看完理论或知识点后加以实践的时间,花在听各式各样的人讲同一个主题。
3
六一前夕,朋友让帮忙点赞,一个新开的游乐场,满108赞就能免费玩一次。点完赞一看,有一款新型的滑滑梯。妞很喜欢滑滑梯,想来108赞也不难,于是也转发求赞。朋友圈还算给力,没怎么花精力宣传便集齐了。
六一儿童节当天,带着兴奋的女儿来到游乐场,门口远远地看见一牌子:“今日兑换名额已满,请明日赶早。”怒从中来,首先活动页面没说明每天限量,其次,哪个孩子能乖乖得一早排半个小时甚至更早的队等着玩游乐场?理论了几句转战其他游乐场(虽然可以购票,也不贵,但就是不甘心在那)。到另一个常去游乐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路上花了超过1小时的时间,女儿也从兴奋转为了烦躁。还好,小孩子心情转换比较快,一看到游乐场,又high翻了。
在抱怨游乐场无信誉营销的同时,我也反思了一下,如果不想着占便宜,我就一开始就会带女儿去常去的游乐场,也就省却了这些麻烦。所以,便宜占到了吗?
4
因为家庭问题,我一直属于对于金钱比较自律的人。而2年前开始的对于自我管理和理财的研究,才真正讲钱花在了精髓。理财不是省钱,不是无休止的薅羊毛,而是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环境恰当的条件下花恰当的钱。而这些恰当的钱,会长出恰当的回报。
古往今来,“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话,终于在生活中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