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祭祖,我特意去纸扎店让纸工给糊了个大坛子,拎着去了二奶奶的坟头,合着祭品一起给二奶奶烧了,好让奶奶在天国里泡她的泡菜。
在我颠沛的梦呓里,出现最多的,就是二奶奶的泡菜坛子,和坛子里那些酸溜溜的、脆生生的、白白嫩嫩的泡菜。
二奶奶是哪里人氏,已经考究不清了。听父辈们讲,是临解放那一年,国军退却入川的时候,是二大爷在堰囗大峡谷口捡回来的。究竟生于何处,我想恐怕二大爷也搞不清楚。
我小的时候,没少偷吃二奶奶的泡菜。那些大大的土红色的泡菜坛子,就是二奶奶的聚宝盆,好像永远也捞不完似地。嘴馋了,就轻脚轻手,从偏门溜进厦房,慢慢掀起盖子,拿坛子上方墙上挂着的那双长竹筷子,用力一夹,总不会落空。刀豆呀、豇豆呀、白菜芯子啦、生姜块什么的,香味儿直窜鼻孔。
这时就要赶快盒上盖子,抓住泡菜开溜。溜窜慢了,就会被二奶奶跟着泡菜的香味儿寻过来捉了现行。
其实,二奶奶并不是计较我们几个玩皮的孙子吃她的泡菜。而是担心我们掀开坛子盖儿用手伸进坛口去抓。小孩子玩皮,用脏手去抓,泡菜沾了油就会发臭坏掉整坛泡菜。
小时候就听二奶奶讲,她那坛老泡菜已经几十年了。跟三叔同岁,是三叔满月那天起的盐水坛子。因为那天立秋,刚好起盐水。这点我信,因为三叔乳名就叫秋瓜。
二奶奶手巧,地里那些不起眼的瓜蛋蛋、菜根根、小萝卜头儿,都能被她淹渍成一坛坛泡菜。
我小时候也没少看二奶奶起盐水发泡菜。二奶奶起盐水一定要选立秋那天,她说立秋那天起盐水不会坏,夏天盐水里不会泛白沫子。
二奶奶起盐水泡菜,是很讲究章程的。
每年立秋前几天,二奶奶就会从地里剜回来好多种菜,一片儿一根根一条条地淘洗干净,装进竹篮子里放在阴凉处沥干生水。
然后再把要用的坛子拎到院子里,用干丝瓜瓤子,沾上清水里里外外擦洗好几遍,在院子里摆放整齐。一溜儿躺着,把坛口对着太阳经过的路线儿暴晒。二奶奶洗的那叫一个仔细,底子、脖子,沿儿、坛子盖儿都不会落下一丁点儿。
坛子晒干了,二奶奶会走到那些坛子跟前,耳朵支在囗跟前,伸手拍拍大坛肚子,听里面嗡嗡嗡的声音,脸上还会笑咪咪的。拍一个听一个,拎起来放在层子里。再拍、再听、再拎。
那时候我小,不晓得二奶奶是在选坛子。只知道傻傻地看着二奶奶,自个儿演独角戏。后来才知道,嗡声大的坛子不跑气,泡菜香一些,年成更久些。
做完这些事体,就等立秋那天泡菜。
立秋那天。天还麻麻亮,二奶奶就会使唤二大爷起来,去村后泉眼里挑回来头道泉水。
二奶奶会把洗好的菜仔细地装进坛子,装一些,放几颗指头大的青盐颗粒,扚几瓢泉水。再装,再放,再瓢。装够成份了,二奶奶就会放进去一个青木瓜,装些八角,还有大颗粒的新鲜花椒。再合上盖子,把坛口沿内注满泉水,再装另一个坛子。
坛子都装好了,菜也泡完了,该做早饭了。
到了晚上,就会有泡菜坛子发出来咕噜咕噜的打鼾声。二奶奶说,那是泡菜坛子在唱歌,她每天晚上都会悄悄去听……
每年立秋这天,二奶奶都会给老坛子擦洗身子加鲜水,泡菜是随时可以洗好续装的,给泡菜坛子洗澡,则奶奶必挑立秋这天。
奶奶说她的盐水泡菜几十岁年纪,这点我信。因为二奶奶平时照料这些老菜坛子,就像侍候我二大爷一样上心,那些坛子可是二奶奶的宝贝疙瘩。
有一次我偷泡菜吃,不小心打碎了个坛子盖儿。
哎呦!屁股那个痛啊,我现在还记得。奶奶说,那坛和那盖是一对子,再配个新的上去就没有原配在一起合缝了。坛子不高兴,它就不会唱歌打呼噜。
现在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在二奶奶眼里,那一坛坛泡菜都是幸福的俩口子,坛子是夫,盖儿是妻,肚子里的泡菜是他们孕育的孩子。
二奶奶的泡菜,是村里一绝。哪家都没有二奶奶腌泡的香脆,没有二奶奶的盐水年纪大。
邻居们起新坛子泡菜,都会跟二奶奶要老盐水做角子。乡亲们中暑了或吃坏了肚子什么的,都会找二奶奶要几片泡菜,吃几口,再喝点老盐水,睡一觉起来,嘿!好了,不拉了。
二奶奶离开我们五年了。
二大爷在二奶奶去世了十天上,也追着二奶奶走了。
我不知道,二奶奶是不是去给玉皇大帝泡泡菜去了。但我一定知道,二大爷是嘴巴馋忘不了二奶奶的泡菜香,追着二奶奶吃泡菜去了。
二奶奶和二大爷,两座坟头紧紧依偎在一起。
二奶奶,二大爷,您们在天国还好么?您们在天国里还起盐水泡泡菜么?
过年了,孙儿用青烟发快递,送一口大菜坛子,给奶奶在天国泡泡菜……
二奶奶去世五周年,发文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