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以不從眾的創意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次徐玫怡帶著小六的兒子走上自學這條路......
下學期,我已經幫兒子申請自學了,趁著小六最後一學期,嘗試一下非典型教育的生活,實驗一次自主學習是不是能在小福身上激發令人期待的成長。
自學這個念頭是突然間在十月初的時候跳出來的。那時候我的工作在一種水深火熱當中,除了接送和吃飯,沒有時間管小孩,那一、兩個月幾乎以放牛吃草的方式隨他過日子。然而,對小孩寬鬆,孩子總是得寸進尺得更過分,母親積極工作,兒子荒廢課業,連聯絡簿都沒拿給我簽,終於我生氣了。
兒子一上六年級之後變得相當理智。我怒氣沖天的站在他面前指責他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他抬頭溫和的看著我,先來個兩秒暫停,與我雙眼對視,空間裡的火氣頓時冷卻,接著才慢條斯理的回應:「媽媽,你不需要用這種語氣說話,生氣沒有用。我一整天都在學校,回來玩遊戲或是看影片都算是一種休息,這不是沉迷,也不是荒廢學業!」我被我兒子冷靜的回答弄得有點失措,明明是他強詞奪理,卻顯得我氣急敗壞。
我拋開焦躁情緒,試著以願意溝通的方式跟兒子說話。結果,小福給我這種回答……
「上學時間是被安排的,下課玩幾分鐘也是被安排的,我想學的東西不能學多一點,我已經會的,還要我一直練習,我沒興趣的卻又要學,我不想參加比賽卻一定要派我去……整天都是這種生活,所以回家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然我會很煩!」兒子的意思大約如此,聽起來好像是真誠的溝通?可是又覺得是一種伶牙俐齒的瞎掰?
我心裡的另一面當然也知道小孩的話經常都是說說而已,能信嗎?孩子對父母的承諾,跳票的不知凡幾。朋友中,比較老練的母親都勸告我對小孩不要太寬鬆,孩子過分的時候沒有立即壓下去,後來就不會再聽話了!而我竟然還一步一步讓出空間,家長的底線一寸一寸失守,難道我真的相信孩子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喜歡小孩挑戰不合理並同時能承擔自己的做法帶來的結果。所以當孩子這麼有自信的表示「我可以」,我這個媽媽等於被抓到了死穴。
說來就是這麼意氣用事的開始申請自學!
那幾天,我們母子立即成立工作小組,不是兒子要求我趕快寫,就是我要他過來討論,兩人很快的把課程內容整理出來,趕在申請期限內交出。
一學期的自學只是成長階段的一個嘗試,光是不設限的考慮「我要學什麼」、「我想怎麼學」;光是自製一份日程表,兒子由被動轉為主動,練習了他人生自主的第一步。自學審查不知是否過關,下學期尚未開始,但我家自學已經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