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周岭
第二章第四节
1.有些人行动前,会动用理性审视自己的目标,觉得会不会太大?是不是不切实际?在这些情况下,理性思维不仅不会成为达成目标的利器,反而还会成为阻碍。为什么呢?
稻盛和夫在对待事业时,会抱着“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的态度。这正是巧妙运用理性思维的典型案例。因为理性思维有自限性,不利于坚定信念。在需要的时候打开,不需要上时候关上,就是避免理性思维“一条道走到黑”。
2.《人生算法》的作者喻颖正说,“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也与稻盛和夫的先感性,后理性,再感性,是如出一辙的。而那些开始时就限制自己,过程艰难前行,没多久就放弃的人,则是“长期悲观、短期乐观、当下痛苦”的模式。
3.理性思维是一把双刃剑,有锋利的一面,也有设限的一面(图1)。而元认知就是安全剑柄,始终展示理性思维锋利一面。更有甚者,会将设限一面换成开放一面(图2)。让乐观开放、专注当下、享受过程成了另一种锋利,于是他无论怎么挥舞,都不会伤到自己。《流浪地球》中,刘培强中校做出了一个极不理性的决定。他关闭了人工智能“莫斯”,带着30万吨燃料冲向天际引爆了木星,最终拯救了地球文明。这个例子揭示成事的奥秘:有时候,我们无法达成目标不是因为我们不够理性,而是因为我们不够感性。
图1 双刃剑
图2 以开放替代设限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