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我最大的陋习就是乱买书。
每当电商大促的时候,为了占上几分便宜,购物车里总会多出几本不在计划内,不甚了解,干脆是购物网站自动推荐上来的书。虽然不乏好书,但因当下缺乏阅读兴趣,于是无限的搁置下去。几次下来,家里的书柜满满当当。整理的时候,看到那么多未读的、不想读的书挤挤挨挨地立在那里,十分令人不爽。
大概从前两年,“断舍离”的观念跟着山下英子《断舍离》一书传入中国: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也许这就是日本人对于“物”的一贯理念。在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也处处透露着“断舍离”的思想。这本书讲究的是用一种笔记读书法,把书读薄,通过读书笔记来掌握书本里的精华。这是一种书本信息的一种断舍离。
在读书笔记之前,作者讲了如何列购书清单。他主张,要把列清单的过程当做读书方法一部分。列清单会让我们有“为什么想要读这本书”的意识,看清楚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书单能够让我们掌握购书或者是读书的主动权。
这是一种很朴素的“人与物”的断舍离,主角应该是自己,不要仅仅因为这本书很好就去买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放到读书上一样适用;更不要因为觉得以后肯定会用到就去买来,时间轴保持在当下。
那么在“断舍离”的观念下怎么才能做一份适合自己的读书清单呢?
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阅读领域。就我自己来讲,今年主要阅读诉求是:互联网运营、整理、写作、植物入门以及初级绘画。这样就确定了书单的主体内容。
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的阅读诉求,可以参考《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方法:
** 1、记录下偶然听到、看到的有兴趣的书。**
朋友推荐或者是从报纸、杂志、网上看到的书名。
** 2、记录下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看了面包的美食图片,想要读一下关于怎么做面包的书。这时候也可以记下来这个诉求,然后去寻找相关的书。这里推荐使用豆瓣读书,在豆瓣读书里搜索关键词,可以找到多本相关图书。借助相关评分,轻轻松松找到这个领域的好书。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在图书馆索引系统下找书。
** 3、利用“枢纽书”**
一个作家的阅读量是广泛的,在他的书里介绍的书一般是经过的层层筛选,是值得收藏的好书。
比如张贵勇老师《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中就提到了数十本适合给青少年儿童看的好书。武志红的老师的著作里屡次提到《不要让爱控制我》和《生命的重建》。往往我们喜欢的作家推荐的书,都是适合我们口味或者需求的书。
利用这三点,你便能列出来自己阅读诉求下的书单。但是这些书是否真的适合你、值得买?依旧需要甄选一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提到了去书店。在书店里能增加对这本书的印象,并且通过浏览可以更加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需要这本书。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非是经过仔细考虑,请按照清单上选择购书,这样可以避免掉冲动消费。
** 我认为除了书店,图书馆也是筛选书的好地方。**上面说过可以利用关键词在图书馆的索引系统里寻找我们感兴趣的书,这个时候图书馆的另一个好处就显现出来了,通过索引可以即刻列出清单,在图书馆找到实体书,进行浏览选择。
再次,可以通过阅读多篇书评来衡量一本书到底值不值得买。豆瓣读书等工具是一个看书评,筛选书的好地方,通过一本书的评分,多名书评人的综合观点考量,我们可以轻松得出判断。
通过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单,确定值得买的书;可以让我们避免掉盲目的无效购书,确认自己的阅读领域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为我们省了钱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