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前邠宁行军司马郑注,仗恃王守澄支持,权势熏天,皇上深为厌恶。九月十三日,侍御史李款在阁内上奏弹劾郑注:
“内通敕使,外连朝士,两地往来,敛财纳贿,昼伏夜动,窃弄权势,人不敢言,道路侧目。请交付法司。”十天之间,呈递数十份弹劾奏章。王守澄把郑注藏匿保护于右军,左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都厌恶郑注。左军将李弘楚对韦元素说:“郑注奸猾无双,如果不把这怪鸟在孵化过程中铲除,等他长成羽翼,必将成为国家大患。现在,他因为受御史弹劾,藏匿在军中,我想以您的名义,诈称有病,召他来医治,来了之后,您请他入坐,我侍奉在侧,看您眼色,将他擒出去乱棍打死。您再去见皇上叩头请罪,详细汇报他的奸恶,杨、王必协助您进言。何况您有拥戴之功,岂能以除奸而获罪呢!”韦元素以为然,召郑注。郑注到了之后,蠖屈鼠伏,佞辞泉涌。韦元素不知不觉拉着郑注的手,互通款曲,聆听郑注的话,都忘记了疲倦。李弘楚在一旁再三暗示,韦元素看都不看他一眼,以金帛厚赠郑注,送他回去。李弘楚怒到:“中尉失去今日决断的机会,必定不免于它日之祸!”于是辞去军职去。不久,背上长疮而死。
王涯之能当上宰相,郑注出了大力,并且畏惧王守澄,于是搁置李款的奏章。王守澄在皇上跟前为郑注说话,皇上于是不再追究,不久,王守澄保举郑注为侍御史,充任右神策判官,朝野骇叹。
华杉曰:
这八个字都不舍得翻译:“蠖屈鼠伏,佞辞泉涌”,像尺蠖、老鼠一样跪伏在地上,甜言蜜语像泉水一样涌出。这可以说是一种讨人喜欢的“特异功能”,正人君子无法体会,也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他就是能让人舒服死!想让谁舒服,几句话就能让人舒服。没有他敲不开的门,没有他巴结不上的人。
人性无非愉悦和痛苦,郑注这种人,就是掌握了人性的“愉悦密码”,他的“密码本”我们没有,因为圣贤书没教过。他能在三分钟之内,让对方感觉自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或者,至少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懂我,这样爱我。但是,实际上他除了自己谁也不爱,他攀附上后面更大的势力,就会把前面的一脚踢开。对他“执手款曲,谛听忘倦”的韦元素,后来死在他手里。今天对他“深恶之”的皇帝,后来又成了和他最相爱的人。而他直接攀上皇帝之后,杀掉了自己的恩公王守澄。他还要协助皇帝铲除全部宦官,而且几乎成功,是被其他人捅了娄子,才意外失败。
18、
十一月二日,任命前忠武节度使王智兴为河中节度使。
19、
群臣因为皇上即位八年,还未接受尊号。冬,十二月十二日,上尊号为太和文武仁圣皇帝。正巧五坊中使薛季稜从同州、华州回来,汇报说起民间凋弊残破的情形。皇上叹息说:“关中小有丰收,百姓日子还能过,江、淮连年大水,人民生活能怎么样呢!我无术以救民,敢自崇虚名吗!”于是赏给薛季稜通天带一条。群臣前后四次上表,皇上竟不接受。
20、
十二月十八日,皇上中风,不能说话。于是王守澄举荐说昭义行军司马郑注善医。皇上征召郑注到京师,吃了他的药,颇有效,于是有宠。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五
唐纪六十一
公元834年——837年
共4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中
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1、
春,正月,皇上病情稍稍减轻。正月五日,在太和殿见近臣,但精神耗减,不能恢复如故。
2、
二月一日,日食。
3、
夏,六月七日,莒王李纾薨逝。
4、
皇上因为久旱成灾,下诏求致雨之方。司门员外郎李中敏上表,认为:“连年大旱,不是陛下圣德不至,而是因为宋申锡冤死,郑注奸邪。如今祈雨之方,唯有斩郑注而昭雪宋申锡。”奏表被搁置不回复。李中敏称病回东都。
5、
郯王李经薨逝。
6、
当初,李仲言流放象州(李仲言逼茅汇害人事,参考公元825年记载),遇上大赦,回东都。正巧留守李逢吉思希望再次入朝为相,李仲言自称与郑注关系友善,李逢吉于是让李仲言厚厚的贿赂他。郑注引李仲言见王守澄,王守澄向皇上举荐,说李仲言精通《易经》,皇上召见他。当时李仲言正在为母亲守丧期间,身穿丧服不便入宫,于是让他穿上平民衣服,号称王山人。李仲言仪表秀伟,倜傥风流,颇有文学造诣,有口才,多权术。皇上见了他,大悦,认为遇见了奇士,对他待遇一天比一天隆重。
李仲言守丧结束后,秋,八月十三日,皇上想要任命李仲言为谏言,安排在翰林院。李德裕说:“李仲言之前的所作所为,想来陛下必定全都知道,岂能把他安排在近侍位置?”皇上说:“岂能不容人改过吗?”回答:“臣听说,只有颜回能不二过。圣贤之过,只是思虑不周,有失中道而已。至于李仲言之恶,出于本心,岂能改正!”皇上说:“李逢吉举荐他,朕不想食言。”回答:“李逢吉身为宰相,举荐奸邪以误国,也是罪人。”皇上说:“要不另外任命一个官职吧。”回答:“也不可。”皇上回头看看王涯,王涯说:“可以的。”李德裕挥手制止他,皇上回头,刚好看见,脸色非常不悦,退朝。开始时,王涯听说皇上要用李仲言,起草谏书,极其愤激;既而见皇上意志坚决,并且畏惧李仲言一党势力强盛,于是中途变卦。
不久,皇帝任命李仲言为四门助教,给事中郑肃、韩佽(ci)封还敕书。李德裕在中书省,将要出门,对王涯说:“很高兴!给事中把敕书封还了!”王涯即刻召郑肃、韩佽,对他们说:“李公刚刚留下话,令二位阁老不用封敕。”二人于是将敕书下发,第二天,向李德裕汇报,李德裕惊道:“如果我不让你们封还,应该当面跟你们说,何必让人传话!况且有司本来就有封还驳回的权力,怎么还要向宰相请示呢!”二人怅恨而去。
九月三日,征召昭义节度副使郑注到京师。王守澄、李仲言、郑注都厌恶李德裕,因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宗闵与李德裕不和,再引荐李宗闵入朝,和李德裕对抗。九月十四日,皇帝下诏,征召李宗闵于兴元(李宗闵贬到兴元,事见公元833年记载)。
华杉曰:
李德裕说颜回不二过,出自《论语》,孔子说颜回“不二过,不迁怒”,不二过,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迁怒,是对什么人什么事生气,就对什么人什么事生气,不把怒气撒到其他人,其他事上。
不二过是一般人不可能达到的品德,人性的弱点,都是同样的错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犯。如今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学习,就能百分百做到不二过。所以,颜回能不二过,就是“圣贤机器人”了。
圣人之过,只是思虑不周,有失中道。不偏之谓中,中道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有失中道,就是办得不太恰当而已。
李德裕对郑肃、韩佽封还驳回皇帝任命郑注的敕令非常高兴,王涯则马上编造一个谎言骗过了郑肃、韩佽。这就是君子、小人的区别,君子想都不敢想的坏事,小人能做得跟举手抬足一样容易和自然,而且干了就干了,你不能把他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