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身体生病了我们会说他身体不健康,那么就需要去医院打针吃药,尽快治愈病症。可如果一个人感觉不到幸福呢?是不是可以说这个人的精神生病了,如果是我们该如何对待,是不是也像治疗身体疾病一样给幸福开个药方。
首先说说一个人在生活中缺少幸福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现代医学指出健康的范畴是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且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疾病最开始都是心理有问题,逐步严重最后反映到身体上。比如爱上火爱操心的人心肺功能不好,他们因为总爱生气心脏工作负荷就多,长期操心生气心脏就被累出病。爱生气的人也很容易患上一些心血管疾病,比如脑溢血心血管堵塞等等,本来心脏就不好,一生气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流通不畅不就形成血管疾病了吗?还有就是爱生闷气的人他们的脾和胃不好,脾是化解身体内的毒素,胃是消化食物。一个爱生闷气的人,因为遇到烦心事想不开自己闷闷不乐还不说。自然这样的坏情绪影响内分泌,脾的工作效率就低下,加上生闷气时吃饭肠胃工作效率太低食物消化不良,长时间作用就会让我们患上某种疾病。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感觉不到幸福,经常闷闷不乐 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是需要医治的。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定义了心理不健康会触发疾病或者本身就是疾病,但人们普遍对心里问题不够重视。如果身体生病了自己知道马上去医院或者门诊,挂个点滴开点药。可心里有问题即便你知道是病也不愿意医治,应该说这种情况出现有很多原因。主观上讲没有那个人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病,因为这要是让别人知道了不就成了精神病了。从客观上讲没有人愿意喜欢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因此也就阻碍了那些想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并且想治疗的人。还有一点是心理疾病都是需要长时间作用,一次两次不明显,大家不能马上体会到它的破坏力,不像感冒得了就流鼻涕能感觉到。事实上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有问题,都需要及时的医治,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只是我们对健康的概念需要升级换代,摆脱以往的定性思维。人之所以会进步就是因为他脑子里的概念在不断的更新,比如在没有银行之前很多人把钱都放在自己家。有了银行以后大家还是不认可,觉得不靠谱后来越来越觉得银行方便,到了现在大家都认可它对我们生活确实更加便利。对于健康也是一样,对待心理健康我们本身就需要升级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在思想层面认识到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并且知道自己心理究竟有那些问题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成长。因为我们升级的所有概念都是为我们幸福生活服务的,这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很重要的力量。
大学时专门有心理健康这门课程,这门课程虽说是选修课但我听得非常认真。心理课的老师就讲她当年为什么考研学习心理学,就是因为她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发现总吵架。老师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就考研专修心理学,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在学习期间老师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有心理问题,而且只要意识到及时调整都能很好治愈。如果任其发展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会成为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的缺点,严重影响生活的幸福感。
可以这样讲当我们感觉到生活不幸福时就已经说明我们心理有问题了,这个时候不妨分析一下到底那里出了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脾气很不好的人,当你感觉到自己不幸福时去分析那些因素让自己不幸福。通过分析你可以找出十个甚至更多的困扰自己不幸福的因素,这个时候你不必要恐慌。可能是焦虑,竞争压力,失业危险,感情危机,家庭不和等等。这个时候你真的束手无策,那么多因素让你不幸福确实很难解决,但你要知道一点就是自己知道那些因素让自己不幸福总比不知道要好,自己现在解决不了不代表以后也解决不了。我记得看过蒋百里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抗日救国发表的讲话期间,有记者问他该如何对付日本。蒋百里老师说十个人和一个人打架,这一个人不得不打那你说这个人该怎么办?记者回答不上来,蒋百里老师就说当然是一个接一个的打,无论成败必须打下去,这也是当时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就是打下去。所以透过蒋百里老师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明白对于我们心理问题,当你刚开始意识到时困扰因素
一定非常多。你都不知如何下手,可越是这样你就要越坚定,可以先从焦虑开始治愈,问问自己为什么焦虑,找出原因一个个解决。等焦虑问题处理好了再去解决自己缺少耐心的问题,就是这样坚持一个个的解决天长日久定可以让自己收获一个惬意的人生。
感觉不幸福就需要给幸福开一味药方,这个药方可能是那些成功人士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我们自己对过去人生经历摸索出来经验。只要它对于治愈我们心理问题有用,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幸福它就是一个好药方。
我给幸福开出的药方是:
脾气小一点,
态度好一点。
多务实,少扯淡。
敢尝试,不抱怨。
常谦卑,多包容。
这是我通过对自己的脾气秉性总结出来的有效药方,每当我心情不好时自己心里默念几句心情就能很好的调整。现在很多人心理有问题其实他们都非常清楚,就是不重视而且还总找借口说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不去给自己的内心输入健康的概念,不让你的精神软件升级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心理问题了。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就是一种态度,并且非常较真和别人相处还总是合不来。别人说他有问题他有一百句话等着,这样的态度非常不可取。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说这个人不好,而是他不愿意去开放自己了解一个更为多元的生活圈。就是习惯在自己已有的舒适圈里生活,这样他的心理问题就会不断搁置最后泛滥成灾。
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有问题就要尝试透过多角度去了解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认识不同性格的人该如何交往,和不同职业的人该谈什么,自己有了孩子该如何沟通?因为你的生活和外界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对于你的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用心拨开心间的迷雾你就拥有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