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四元素
崔允漷先生在《有效教学》中说: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元素如影随形,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行为的主体框架。这四个元素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片断之中,是一个教学片断从实践起始到结果产生的行为链,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结构。对教学逻辑必要条件的思考是隐藏在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观念与态度之间的。
一、引起意向——教学的起点
引起意向就是引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兴趣和欲望可以是学生自己所产生的,可以是教师的有意引导。不管是那种类型,都有利于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只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形式、学习策略,教学活动才能产生效果。只有切实满足了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需求,我们才能使教学活动具有不竭的动力。
二、明释内容——教学的关键
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才能有明晰的目标。教学活动必须一定的内容载体,表现为学生学习某种特定的内容,这是教学的关键。语文课堂很多时候毫不客气地说,教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单篇课文的角度,为教科文而教课文;从单元课文教学的角度,缺乏主题性;从整册教材的角度,缺乏整体性,甚至还可以放眼到学段的课程,整个语文的课程。所以,当下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是群文阅读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
三、调适形式——教学的可能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加重要,但是当教什么确定后,我们必须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特定的教学活动必须说明特定的内容,教学活动还必须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法,也就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并非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教学必须考量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结合,以学生已有认知、情感状态为根据,考量学习内容的呈现。
四、关注结果——教学的反馈
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考量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学必然是有意向性的行为,指向任务的达成,这就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等均为教学评价的内容。“虚假”的公开了只关注课堂形式,忽略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造成目标与内容的背离。
当然,学生学有所获的范畴是广泛的、丰富是,而并不仅仅只是纸笔测试后的数字。知识和内容的掌握只反映了学习所得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教学带给学生的是全方位的发展情境。学生从教学中所获得的还可能是审美体验的升华或思维方式的改进,这些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立体、综合地关注学生的学有所得。
引发意向是教学活动的起始,明释内容和调适形式为有效学习打下基础,关注结果是教学反馈。四个元素通过一定的教学行为的联结,在教学过程中构成完整的时间逻辑,有效教学就是这种时间逻辑和问题解决路径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