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豆豆。
最近一段时间,江苏文科状元白湘菱屡登热搜。
本可以进入中国顶尖学府的她,由于历史成绩为B+,被清北等名校拒之门外。
有很多网友为她惋惜,认为十几年寒窗苦读,最终输在了临门一脚,换做自己心态早崩了。
可白湘菱接受采访时,却乐观地表示:“虽然觉得有点遗憾,但是也不是非要上清华北大,未来才能变得一片坦途。接下来会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学校。”
甚至还在朋友圈回复大家:“自己心态好得很。”
根据最新消息,白湘菱最终接受了香港大学伸出的橄榄枝,并获得学校提供的一百万奖学金,未来将在港大修读金融类专业。
峰回路转,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个路口等待你的是什么。
乐观者,相信一切皆有转机,大可逆风翻盘。
悲观者,相信一切皆无可能,自然满盘皆输。
其实人生在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失了乐观的心态,就像失了一座座城池,最后只能在人生中溃不成军。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之为命运”。
很多时候,是我们内心的信念、不易察觉的潜意识,在裹挟着我们的选择和行动。
当我们对现状无能无力时,对失败怨天尤人时,对未来消极悲观时,往往就会陷入“墨菲定律”的桎梏:怕什么,偏偏来什么。
悲观主义者甚至认为,墨菲定律像一个看不见的魔咒,笼罩着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
可事实上,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
多个心理学研究和案例告诉我们:人生不取决于外在的一切,关键是向内求索,打破悲观的信念,做一个乐观主义者,才能获得丰盈的人生。
01 人生的路径,取决于乐观还是悲观
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到底有何不同?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他们之间的差别。
一位艺术家,邀请朋友来自己家中做客,欣赏客厅中央挂着的一幅画。
那其实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而当中有一块很明显的黑色污渍。
朋友们不知其中含义,纷纷露出不解的神色。
艺术家解释道:“这幅画叫快乐,中间这块黑渍代表的则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第一眼都只看得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
乐观者和悲观者看到的风景、体验到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也因此塑造了不同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苏珊娜·C.塞格斯特伦教授为“乐观”下了一个定义:
“乐观是指思想,它包括倾向于使我们充满对未来的积极想法,持久地坚持实现目标和作出目标导向的行为,以及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
提炼一下,它有两个核心特征:
➀乐观和悲观不是瞬间的情绪,而是一种稳定的人格,是人格特征的固定模式。
我们的情绪、思想、态度并非静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
乐观主义者不并非想象中的一直都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他们偶尔也会有消极观念。
只是说,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个稳定的趋势。悲观主义者也是如此。
乐观和悲观像小溪一样流动着,却也呈现出自己的方向和特征。
➁乐观和悲观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对未来是否抱有积极的结果预期。
乐观主义者,长期将积极信念贯彻在生活的多个领域,并且能够持久地投入其中,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而悲观主义者则是反面,他们往往过度思虑、消极退缩,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最后悔恨的情绪会绵延在他的人生里。
正如下面这个故事里的农夫。
有人问农夫:“你种麦子了吗?”
农夫:“没有,我怕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
农夫:“没有,我怕虫子吃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到底种了什么?”
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万无一失。”
生活中有悲观主义者和农夫一样,试图用消极逃避的方式来规避所有风险,殊不知这样做,也就放弃了所有希望。
悲观的人,把困局视为末日,缴械投降。
乐观的人,把困局视为常事,奋起再战。
英国有这样一句谚语:“乐观者在一个灾难中能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
乐观和悲观,决定了你看到的风景,更决定了你人生的路径。
02 乐观主义者的好运气,源自哪里?
你在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是人生赢家,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却看似拥有用不完的好运气。
不管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一路都有贵人相助,一旦恰逢良机,便扶摇直上。
旁人只眼红他们的好运气,殊不知好运气的背后,首先是乐观迎来了机遇,然后才是机遇与能力的匹配,最后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成为旁人艳羡的对象。
这就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允许自己失败,接受自己的脆弱。
但对困境从不认输,对未来从不丧失希望,总能以豁达的态度处世。
著名美食家蔡澜曾在文章里,写过一位的士司机,淡然豁达,自得其乐。
的士里的空调口挂着一串姜花,车头立着一个胶水粘住的观音像,一方小天地萦绕着阵阵香气,装饰得别有趣味。
蔡澜觉得这位司机很特别,便对他说:“近些年坐的士,客人少了,司机都是怨声载道,你却不一样。”
他答:“总得活下去,怨也活下去,不怨也活下去,不如不怨的好。怨多了,人老得快。”
蔡澜又问他的生意如何,他答:“大概想通了,运气跟着好,像我载你之前,刚接了一单,客人一下车,即刻有生意做。”
蔡澜付完车钱下车后,马上就有一位客人坐上了这位司机的车。
你说,这位司机的运气怎么那么好?
其实像这位司机这样的乐观主义者,一般运气都不会太差。
乐观主义者的好运气,既来自于他们自身,也来自于外界。
一方面,乐观主义者通常很受欢迎,他们在人群中自带光环效应,有一种天然的魅力。
有研究表明,与不快乐的人相比,人们更愿意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因为人们都想避免被负能量传染。
这样一来,乐观主义者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与他人进行更加积极的互动,相应地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积极预期和目标。
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也就成为了乐观主义者的好运气的助推剂。
另一方面,好运气也来源于乐观主义者自身。
他们对未来的积极预期,鼓励他们向上发展,而不担心当下的事情。
同时向下寻求舒适感和满足感,而不过于忧虑未来的威胁。
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足常乐”或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乐观主义者总能找到一个适当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如此一来,乐观主义者就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受负面观念的干扰。
他们能够完全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体验到一种终极幸福感——“福流状态”,也倾向于在未来表现得更好。
久而久之,积极的结果自然表现为好运气。
所以,旁人看到的乐观主义者的好运气,只不过是积极态度带来的积极结果的集中爆发。
既是自身积极态度的体现,也是外界支持的促进。
这样的好运气,你想不想拥有呢?
03 乐观和悲观,是一种自主的选择
乐观和悲观,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呢?
有些人说,我天生就是个乐天派。
也有人说,乐观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思想,可以自发选择的态度。
心理学大部分的观点是,乐观是通过后天的教养和经验形成的,是个体的乐观信念的集合塑造的。
苏珊娜教授说:“如果你的‘天性’真的只是你的习惯性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实际上可以改变你的天性。”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后天的训练和培养,将悲观主义者转变为乐观主义者。
那么,针对乐观训练,我们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消除抑制乐观主义的信念,更积极地预期未来。
比尔·盖茨曾在2014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
“乐观不是等待事情变好,而是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很多时候,负面的观念充斥脑海中,告诉你“这件事看起来毫无转机”、“我只会搞砸这件事,让别人失望”等等。
这些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只会让你越来越沉沦于悲观、自怨自艾中。
因此,向乐观主义转变的第一步是察觉到自己的悲观信念,有意识地抑制它们的出现。
第二,自发性关注环境中积极的一面。
最简单的做法是记录每天发生的三件好事。
哪怕是睡了一个安稳的觉,赶上了一班地铁,被同事夸奖等小事,都可以记录下来。
这个练习可以帮你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周围的资源,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研究表明,坚持这个练习6个月的人,状态会变得越来越好,越积极乐观地对待事物。
日本生活美学家、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也写道:
只要持之以恒,自己就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就算那只是一件小事。
把每件值得感激的小事记录下来,当作生活馈赠的勋章,指引自己前行的道路。
第三,激活行动与乐观之间的良性循环。
本质上来说,乐观是一个积极的反馈系统,它的核心驱动力是行动。
采取的行动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而成功构建的资源就越多。
你对事情的预期更加积极,最终也促使你采取更多行动,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
乐观,不是与生俱来的特质,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它源自我们每一次的信念和行动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正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
人生像多米诺骨牌,以乐观处之,大多是畅行无阻;以悲观处之,少不了磕磕绊绊。
一切的不同,在于你的自主选择。
04 尾声
前美国总统华盛顿曾说:“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没有什么好运气是天赐良机,有的只是乐观态度的厚积薄发。
没有什么人生是格外的优待,有的只是事在人为的积极行动。
身处高楼还是沟渠,取决于你是以乐观态度待之,还是以悲观态度逃避。
人生是向内探索的旅程,好在改变人生走向的钥匙,就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只有你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去做一个积极思考、勇于前行的乐观主义者,过一种自省、丰满、幸福的人生。
记住,你的人生,是由你亲手塑造的。
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