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继续学习论语的“为政篇”。
在上章学习了“临之以庄,则敬”,讲了季康子问孔子,如何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恭敬忠诚,而且又能相互鼓励。
孔子告诉他,想要别人对自己尊重,首先要懂得以身作则,自身修养要到位,无论是君臣还是普通人。
对待善良有品德的人,要多举荐,把他们放在修养低的人之前,那么底下的人自然会忠诚并效仿。
本章再看看孔子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指《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孔子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话,就是‘思想纯正’。
据记载,《诗经》是孔子深入研究的一部作品,其中无论是抒写忠孝之人的远大志向,还是抒写忧男怨女的相思情怀,都是至情流溢,直写衷曲,决没有虚托伪饰,扭捏作态。
孔子用“思无邪”来概括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叹:这些诗都是发自真情而创作的呀,思想典雅且端正。
所以选书也是很重要的,书读对了,我们的内心才会没有杂质,才能去除邪恶的欲望,这样我们的思想也就归于纯正了。
这点我很有体会,一开始阅读书籍不懂买书,买了很多看似是很火的书,但其实都是一下没营养的大道理,所谓正确的“废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所以我们读书,要先有一个科目的定位,然后要买一些有名的经典书籍,不要买网络书籍。
选好书,读正确的书,也是是一种捷径,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不浪费宝贵的时间。
但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段就很好理解。
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去深入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而没有收获;但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第一点是很多人常见的状态,不学习的呢,很习惯性的去道听途,完全不思考,听完就觉得特别对,变成固执的人;而学习的人,喜欢好处参加培训什么的,也从来不思考,觉得高大上的就说得很对,变成传播歪理的人。
第二点也是,光空想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不是懒就是傲慢。
所以,只有将学与思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有思想的人。
只会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是毫无意义的,多的只是死板的知识,无法体会其中的道理。
而只是一味地苦思冥想而不去学习别人的思想成果,就会重蹈覆辙,浪费自己的宝贵年华。只有在书中我们才能看到古人的智慧和更广阔的天地。
读书是一种输入方式,一种自修的最好途径。那如何做输出呢?如何传播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是学习的方法,要求我们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要不断地复习巩固;“知新”是学习的目的,这要求我们要善于在旧知识里举一反三从中发现新思想。
简单来说,学过的知识,如果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这和第一篇学习的道理是一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当读完了一本书籍,再过一段时间后回来阅读,又会有新的感悟,而这种感觉就是相当愉快的事情。
而这里说,当了反复去温习一个知识又从中获得了新的感悟,那就可以去传播了。
就比如我现在,已经把论语读了十几遍,又看了五六个版本,当真正有把握了,那么我就可以开始传播了。
其实孔子也是特别希望他的学生可以都成为老师,出去自己传播他的学识,推行礼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