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与媛媛结识是因为孩子在同一个幼儿园,后来又巧合的成为邻居,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机会,继而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认识的久了,我发现媛媛是一个很注重生活情趣的人,家里满阳台的多肉植物,而且有生活的仪式感。难得的是她与人交往中的笃定、真诚。结识的这几年,我常常会收到她送的小礼物。或是她出差时特意给孩子带的小玩具,或是她外出从果园子里采摘的新鲜水果,或是她做的地道的鸡蛋饼。我欣然受之,满生欢喜。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将父母从老家带来的新鲜蔬菜给她送去;知道她也喜欢花花草草,购买时会多捎回一束。抑或是将一袋好吃的零食分享给她和孩子。
原本就是寻常的小馈赠,可媛媛她却给予了很正式的感谢。“亲,你送的西红柿味道很香,有种小时候吃西红柿的味道!”“你推荐的那家网店里的饰品和衣服很搭配!”再次见面时也会说起“你做的发卡真好看,小朋友很喜欢,她们都夸奖来着!”“上次的大枣熬汤很香,味道很好,谢谢你亲”。言语透出的尽是谢意,每每此时,我倒像极了收礼物的人,开心极了。
我说媛媛你知道吗?你是将第二天的礼仪践行到极致的人。
第二天的礼仪,是指收到礼物馈赠后一种礼节上的回复和反馈,也是指得到别人帮助后的感谢。这种礼节不仅仅是在第二天,也指一段时间以后的体验和感受,发自内心的对馈赠者感谢和回馈。
那是几年前我接待了一场郑州某医院的会议。会议结束后,我收到了会务组王老师的一条短信,短信中真诚感谢我在会议期间给予的协调和安排,对我和同事表示谢意。收到短信后我很受鼓舞和感动,这些本就是我的工作范围,可却得到了他的肯定和认可。后来再去郑州时也特意带过去一些特产。几天前,我们几位去郑州,同事突感不适到该医院挂号。可挂号需要现金,我们还未到该医院,于是我联系了这位老师,同事随即到楼上找他拿现金,应急解围。感觉是善因结下的善果。
你随口说这个口红颜色真好看,好友买来同款送给你。你知道好友喜欢这种样款式的丝巾,买来送她。你委托友人的事,他积极的去联络,帮你找到专业人士来答疑解惑。每一个送礼物的人,从挑选礼物时的小心翼翼,到想象你收到后的喜悦,这后面一定是藏着深深的情谊。
被称为日本最会生活的作家松浦弥太郎,常常在某个寻常的时间里,搞突然袭击,给亲朋好友送礼物。以此来增添生活的情趣,更多的是享受他们收到礼物时惊喜的笑容。
第二天的礼仪,是受赠者不吝言语的感谢,是人与人之间情谊持久的秘籍。说是礼仪,更是一种素养的体现,非刻意行之,需发自内心不可,是人际交往中的艺术,是手留玫瑰的余香,是玫瑰辗转之后枝头开满的暖意。
发出善念,就会收获善念,用什么方式对待别人,就会收到不同形式不同倍增的回馈。